上半年攀枝花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实现生产总值(GDP).46亿元,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7.4%。 一、农业经济增势良好 随着“三农”政策的落实,上半年农村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15.2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其中农、林、牧及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4.8%、2.3%和7.4%。 上半年,小春粮食总产量3.6万吨,增长0.3%;水果总产量5.1万吨,增长5.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8.8万吨,增长4.8%;肉类总产量2.4万吨,增长1.5%。 二、工业产值稳步提升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6亿元,同比增长15.4%。从主要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3.6%,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50.6%,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40.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8.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1%,比上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有增有减,其中,水泥产量增长17.1%,钢材产量增长13%,生铁增长7.6%,粗钢增长11.4%;铁矿石产量下降8.8%,铁精矿产量下降12.3%,原煤产量下降13.5%、洗精煤产量下降24.6%,成品糖产量下降5.8%,啤酒产量下降2.2%。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3亿元,增长22.5%;实现利润总额32.88亿元,增长.2%;亏损面14.2%,下降7.3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领跑三次产业 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3亿元,增长7.4%,快于GDP增速1.8个百分点,快于一、二产业3.3个、2.4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1.4%。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31.16亿元,增长7.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增加值为18.23亿元,增长3.3%;住宿餐饮增加值为9.98亿元,增长9.5%;金融业增加值为24.2亿元,增长6.4%;房地产业增加值为7.81亿元,增长14.1%;其他服务为业为49.87亿元,增长8.1%。 四、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亿,增长1.8%。从三次产业投资看,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8.76亿元,增长32.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56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8亿元,下降9.2%;三次产业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分别为1.3、6.5和-6.0个百分点。 受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政策和“康养+”产业利好的影响,商品房销售持续回暖,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8.20万平方米,增长77.5%,增速在全省排第4,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态势。 五、市场消费稳中有升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增长10.9%。按销售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9亿元,增长1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83亿元,增长11.3%。按行业分,批发业12.02亿元,增长12.8%;零售业.61亿元,增长10.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92亿元,增长12.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96亿元,增长12.2%。 六、财政金融总体平稳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5亿元,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21亿元,增长13.3%。国税组织收入30.01亿元,增长73.4%;地税组织收入16.19亿元,下降20.7%;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5亿元,比年初下降1.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4亿元,比年初增长3.6%。 我市累计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5.13亿元人民币,比年同期增长2倍,增幅位列全省第二,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总值5.41亿元,增长94.3%;进口总值9.71亿元,增长3.2倍。 七、城乡居民稳步增收 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2%,低于全省(8.3%)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4%,高于全省(9.3%)0.1个百分点。 八、城市物价基本平稳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2%,其中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七升一降”,食品烟酒类、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分别增长0.2%、1.7%、0.8%、2.3%、4.7%、1.5%、1.9%,居住类下降0.7%。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升,但部分指标与人代会目标还有差距,三季度需要精心谋划、狠抓落实,迎头赶上,全力以赴保增长,确保达到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