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视频在微博上流传 据说看完这个视频的人都不敢喝饮料了 ↓↓↓ 网传饮料经纸巾搅拌会褪色 这一个名为“饮料经纸巾搅拌会褪色”的视频让不少人吓坏了。 视频中,一名男子将橘色的饮料倒入玻璃杯中,然后放入一张纸巾快速搅拌。1分钟后,杯子里的饮料呈现出透明状,而纸巾已变成橘色。这则视频在朋友圈、微博传播后,不少人在质疑这种汽水饮料中色素超标。 这个如同魔术一般的实验真是吓坏了不少网友,过年过节谁家不会买各种果味汽水饮料喝啊?不过因为实验效果过于夸张,有网友自己做了实验,将餐巾纸和湿巾分别放入饮料中搅拌,结果都没有出现网传视频中的夸张结果。 放入湿巾搅拌1分钟后 放入餐巾纸搅拌1分钟后 央视现场揭秘:秘密就在“纸巾”中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央视主持人与实验员进行了现场实验,将2张“纸巾”放进2杯饮料中搅拌。 结果,其中一杯饮料褪色明显,但另一杯却基本没有变化。 实验员解释,秘密就藏在其中一张“纸巾”上,其实这种“纸巾”是色母片。 什么是色母片?色母片是一种新型洗衣用品,吸附能力很强,不论对于天然色素还是人工色素,都具有极强的吸附作用。 例如:在洗衣服时放一两张色母片,衣物之间就不会互相染色了。所以色母片不是普通的纸巾,把色母片放到其他饮料中也会产生这样的效果。用吸附力极强的色母片吸附饮料颜色,以此说明饮料色素超标,这种实验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而制造谣言且广泛传播的行为却误导了大家。 食用色素到底有没有危害? 食品色素又称着色剂,是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食品着色剂有60余种,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食品天然着色剂和食品合成着色剂两大类。 食品天然着色剂主要来自天然色素,按其来源不同,主要有三类:一是植物色素,如甜菜红、姜黄、β-胡萝卜素、叶绿素等;二是动物色素,如紫胶红、胭脂虫红等;三是微生物类,如红曲红等。 食品合成着色剂主要是依据某些特殊的化学基团或生色基团进行合成的,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类,一是偶氮色素类,如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新红、诱惑红、酸性红等;二是非偶氮色素类,如赤藓红、亮蓝等。 其实,不仅仅是饮料,所有带有颜色的食品,不论是天然含有的,还是加工时添加的,只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的,色素都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可以放心食用。 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谣言终结者” 从“手撕紫菜”到“火烧粉丝”再到现在的“饮料褪色”,身边的食品谣言层出不穷。商妹儿提醒大家,面对网络上的信息,大家要保持理性的判断,不要被谣言牵着鼻子走,更不要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盲目传播谣言消息。谣言止于智者,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主动成为“谣言终结者”。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小全全 往日精选 ●一个土生土长的攀枝花人居然不认识这是什么花! ●今天晚上10点,锁定中央四台,看攀枝花再如何“造作” ●这才是西昌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好多人还不知道 ●攀枝花一日游,可以这样耍……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攀枝花麻将喔!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