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緬故

懷人

清明节放假通知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园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清明节来临在即,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平安的假期,现将放假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敬请家长们配合,做好孩子的监护、安全教育工作。

我园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放假通知,将清明节放假时间安排如下。

清明

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_

生命教育

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呢?

清明节即将到来,扫墓时家长难免会遭遇孩子对死亡话题的种种疑问。孩子希望能理解这些重要的生命主题,但在成人的世界里,这一话题却往往被称为“禁忌”。如何让孩子接近并理解死亡,对父母和孩子们自己,都是个不小的难题。大家是否看过刷爆朋友圈的电影——《寻梦环游记》这部电影是温情的,乍一听名字,大家可能都以为这讲的是一个关于追逐梦想的故事,但事实上《寻梦环游记》还有一个更深的内核,关于生命和死亡的教育。

主人翁米格从小有一个音乐梦,想成为像歌王德拉库斯一样的伟大音乐家,但因为太太爷爷选择了逐梦抛弃家人,音乐变成了家族里的禁忌。阴差阳错,米格在亡灵节来到了光怪陆离的亡灵世界。在那里,米格遇到死去亲人的亡灵,知道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往事,也幡然醒悟“生”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国“死亡”一直是一件很忌讳去谈论的话题。古代,死亡一般被形容成“正寝”、“云终”,又或者“圆寂”、“仙逝”、“返真”,很少有人会直接用到“死”字。甚至于,在现代,电梯楼层里4楼也不能叫4楼,要叫“M层/3A层”,因为“4”的谐音是“死”。可是面对孩子,生命教育又是必须的,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孩子可能会因为对死亡过度恐惧而变得胆小,抑或因为对死亡过于不以为然而伤害自己。各大新闻媒体对正处花季的青少年自杀的新闻是越来越多。少儿因为对“死亡”的认知匮乏,甚至一些小事就扬言要跳楼伙自虐的案子数不胜数。这些花季的孩子在自杀的时候,很多根本还不明白“死亡”意味着什么,也并不深刻地了解“永远”这个词汇的含义。他们对死亡没有起码的敬畏,所以轻视生命。死亡教育其实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如何面对死亡也决定了我们如何面对生命,我们会如何选择对待生命的方式。

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生命教育

很多家长疑惑,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口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但其实到了3岁左右,孩子已经开始对死亡有了朦胧的概念,而且此时他们不得不开始面对各种关于死亡的实例,如宠物死亡、亲人过世、丧葬出殡、祭祀悼念、动画及新闻中各种有关死亡的场景。孩子可能会用稚嫩的声音问“妈妈,狗狗到哪里去了?”,“好久都没有见到奶奶了,以后永远都见不到了吗?”匈牙利的心理学家玛利亚.耐基曾研究了名3岁-12岁儿童对死亡的认知,结果发现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死亡的认知不一致。0—3岁

孩子对死亡还没有概念,无法区分死亡和分离,家长在这个时候不需要特意主动跟孩子谈起死亡。

3—5岁

孩子对死亡已经有了朦胧的概念,但认为死亡是可以逆转的,只是暂时离开。

5—9岁

孩子开始接受死亡的概念,出于好奇或别的原因,他们经常会问及死亡的相关问题,面对这类问题家长不应该躲闪,否则会让孩子产生疑惑或者恐惧。

当孩子开始面对死亡这个话题的时候,

也是我们进行生命和死亡教育的最佳时期。

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人为什么会死?”

“爷爷死了以后会去哪里?”

1).具体回答,不要躲避,以更加具象的方式去解释

用动植物的生命循环切入,以更加具象的方式告诉孩子“宝贝,你看小草,它从发芽、生长到枯萎有一个过程,人也是这样的,爷爷以前也是一个小婴儿,然后慢慢地长成妈妈这样的大人,再然后就慢慢变老了,最后像小草一样,在死去以后和泥土合为了一体。”

2)以更加具体的方式去描述

面对这类问题时,家长要很坦然地告诉孩子,不要紧张,不要恐慌,也不要吓孩子。不要躲闪孩子的问题,因为这样反而更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我们可以说“活着就是吃饭、睡觉、呼吸、走路、说话等,死亡就是这些都不能做了。

对于5、6岁的孩子,我们可以在扫墓的时候,告诉他“死的人没有知觉,就是什么都不能做了。爷爷死了,我们很难过,哭代表我们舍不得爷爷,也是表达对爷爷的思念。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更加努力地生活。”

3)善于借助绘本

如果不愿意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教育孩子,我们还可以借用绘本,市面上有非常多优秀的绘本用饱满的想象力和温暖的笔触诠释了关于生病和死亡的故事。

如《祝你生日快乐》,这本绘本通过一个得了癌症的小女孩的离去,讲述了生命脆弱的主题,《爷爷变成了幽灵》解释了人死亡以后会到哪里去。

死亡教育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我们正视死亡这个话题,是为了让孩子对生命有所敬畏,我们谈论死,是为了让孩子珍视生。所以家长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解释给孩子解说生命话题,比如在清明节时,动、植物死去时,亲人去世时,这样孩子会更容易理解何为“死亡”。

清明节习俗

01

踏青

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

02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03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疫情防控

放假期间,仍然要按照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假期不远游或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

家庭成员外出要佩戴好口罩,保持与他人的距离,不到人群密集处聚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卫生保健

清明假期正值春季传染病高发期,节日期间请家长不带孩子前往人群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引导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

请家长和孩子参加适当的户外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活动时,给幼儿垫上汗巾。

交通安全

家长要加强安全意识,孩子外出活动一定要有家长陪同,并注意交通安全;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卫生,注意文明礼仪;教育孩子在家中不接触不安全物品及电源,谨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饮食安全

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不给孩子吃冷冻食品,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不要吃过多零食,避免消化不良,引起胃肠疾病

文明祭扫

倡导文明节俭的祭扫方式,扫墓是对祖先和已故亲人表示深切怀念的重要方式。

建议用以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清扫墓碑等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寄托哀思、祭奠先祖,弘扬社会新风气。

倡导环保节约,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提倡以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等绿色低碳的祭扫方式缅怀故人,反对封建迷信、烧撒纸钱、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要时刻保持防火防灾意识,自觉遵守殡葬和森林防火等有关法规和政策,共同营造清朗追思氛围,一起维护美好环境。

攀枝花市东区斯博睿幼稚园

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提升孩子学习能力

培养孩子创新思维

赋予孩子全球眼光

攀枝花市东区斯博睿幼稚园注重:

孩子生活和自理能力;

孩子的创造能力;

孩子问题解决的能力;

孩子对环境和公益的关怀能力;

长期招收1.5岁—6岁适龄幼儿

园所地址及联系方式:

攀枝花市炳三区金海世纪城37栋

-

码上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