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3-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近期,《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第一、二、三、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的通知》公布了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西区傈僳族高腔(大麦地傈僳族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榜上有名。

你一定想问

傈僳族高腔有何独特之处?

小编先奉上一段唯美动听的视频skr一下

攀枝花市西区大麦地傈僳族山歌

傈僳族高腔(大麦地傈僳族山歌)流传于西区格里坪镇大麦地山上,海拔—米,青松挺拔,凉风习习。此地傈僳族有海、丁、赵、谷、兰、沙、马、蚩、熊、紫等姓氏,是居住在西区最早的民族。据史料记载他们的祖先于明洪武年间(——年)由江西迁居于此。

陈石存

摄影

傈僳族高腔直接反映了大麦地傈僳族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是认识一个民族历史、社会、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傈僳族高腔,具有浓浓的原生态气息和较高的传承、保护和研究价值。

傈僳高腔具有触景生情,随口而出,不需乐器伴奏,节奏自由、旋律悠长,音域宽广,底气十足,音色淳朴自然,热情奔放等特点,也是傈僳人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民俗节庆上自娱自乐、表达情感及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态音乐。

傈僳高腔主要表现形式为清唱,可独唱、对唱、合唱随意组合,不需乐器伴奏及话筒扩音设备,山间地头,也可随手摘一片树叶便可吹奏出清脆悦耳的乐曲。情歌则是青年男女表达彼此间爱慕之情所唱的歌曲;除此之外,傈僳高腔不仅用于婚丧嫁娶、敬神,还用托物言志、神话故事等手法教育孩子,同时具备了交际和教育的功能。

现存传统的傈僳高腔调主要有生产调、打山调、赶猪调、交亲歌、情歌等,没有文字及曲谱记载,均靠心口相传,在劳动中听学长辈的唱法。用来伴奏的有口弦、葫芦笙、树叶等。为了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西区文化馆先后在格里坪镇大麦地小学和滥坝村小学设立传习点,让该项目传承人海国英及其徒弟海才明每星期到学校进行一次传习活动。

傈僳高腔现存曲目有《兄妹传人种》、《天狗吃月亮》、《青蛙吐银子》、《乌鸦报丧》、《阔时迎新》、《阿妹等你成双对》、《欢快的好生活》、《欢迎你到傈家来》、《傈家小姑娘》《傈僳家乡好风光》、《傈僳山歌》、《山美水美人更美》、《上学歌》、《思恋阿哥》、《太阳出来照山坡》、《想念》等。

据了解,目前,西区已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市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1项,涵盖了传统歌舞、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类别。

·END·

来源丨攀枝花西区、攀枝花发布

点推荐给朋友吧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那里好一点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