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攀枝花市实验学校五年级的孩子们走进三线建设博物馆,重温三线建设的辉煌历史,见证攀枝花51年的风雨历程和沧桑巨变,感悟珍贵的攀枝花精神。

跟随讲解员,市实验学校的孩子们认真听讲解,仔细做笔记,三线建设带给他们哪些感悟与震撼呢?

胡翰西同学说:参观三线博物馆后,我知道了老一辈建设者为我们的今天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以后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把攀枝花建设得更好。

边成熙同学说:参观完三线建设博物馆后,我真正了解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攀枝花精神。向老一辈建设者致敬!

活动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来看看这群00后眼中的三线建设博物馆是啥样的↓↓↓

我骄傲我的姥爷是三线建设者

作者:市实验学校五年级八班刘彦妤

五月十八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天,我们参观了向往已久的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三线建设博物馆坐落在群山之间,是全国最大的三线建设博物馆。主要展示当年涉及三线建设的13个省、市、自治区的建设历程。博物馆共三层,展馆内主要以当年的实体文物、历史照片、雕塑模型以及实时影像播放等手段,向参观者展示了三线建设的那段光辉岁月。

博物馆要纪念当年那段岁月,歌颂建设者们。馆内有一万余件文物,大部分来源于三线建设者的个人捐赠。身临其境,一件件鲜活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个个微缩的场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仿佛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而展馆内最震撼我的是攀枝花历代劳模们留下的印记和十五万三线建设者名字的流动字幕。我认真地看这些印记和名字,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我的眼帘——我姥爷的名字也随着这些名字出现在屏幕上。姥爷是铸造专业的高级工程师,他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一起投入到火热的三线建设中。他们喝的是金沙江的浑水,吃的是地上的野草,住的是席棚子。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终于在祖国的西南建成了举世瞩目的“象牙微雕钢城”——攀钢。

三线建设博物馆恢弘气势和伟大成就,让我们体会到当年千千万万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而我们作为攀枝花的新一代也必将传承和发扬这伟大的三线建设精神。

指导老师甘露评语:

小作者以自己感受为线索,结合自己的经历、见闻,完成了这篇作文!不仅详细地介绍了博物馆的陈列、历史,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这些文物、文献中,看到了攀枝花人那份独有的坚韧!

这里得天独厚

—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有感

作者:市实验学校五年级三班边成熙

“这里得天独厚”这是邓小平在三线建设时对攀枝花的盛赞,攀枝花是一座因“三线工程”诞生的工业城市。“三线建设”既是这儿的魂,也是这的根。但要了解攀枝花的三线历史,首先还是得从三线博物馆开始。而在今天,我们就作为小学生代表,踏足了充满着圣神与庄严的三线博物馆,真是个意义非凡的日子!

为了让三线文化得以弘扬、传承,三线博物馆因而出现,同时它也让后人们义不容辞地将三线历史铭记在心。馆内共有三线文物一万余件,图片两万余张,还不少军工文物,可以说,是极客观的再现了三线建设那段不容忘记的光辉岁月。一路走走停停,看着一个个微缩场景,一把把布满红锈的工具,一张张承载着记忆的照片,着实给予我们心灵极大的震撼。

馆内文物颇多,但有一处令我久久无法忘怀。那个场景由壁画和陈列着的一把把老旧工具组成。画上画的人们正在劳动,大汗淋漓,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生产车间。一旁陈列着的,却真真实实都是那个时期的工具。锈迹斑斑。与工具放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搪瓷杯,外头的白瓷已是面目全非,早已难觅从前的模样。而放置工具的铁架,更是简陋无比。厂房上,还挂着一排大字,“把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那头去”。虽然年代久远,但物是人非,依旧能通过一件件留有记忆的东西中看出当时艰苦的条件,看出建设者们的坚持不懈。

我感触颇多。建设者们不怕困苦,付出了心血,付出了汗水,他们为现在的我们创建出了最美好的家园,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的留在这里的历史墙上,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吗?

一件件带着岁月味道的文物,一幅幅陈旧却依旧生动的照片,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历历在目。感受到的是“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

博物馆纪念的是那段岁月,歌颂的是那最美丽的建设者们;而三线建设,是这个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名片,是这儿的本;而我们,是家乡的未来,是这儿的希望。

这里得天独厚。

指导教师李剑航评语:

文章语言真挚,有感而发,字里行间包含着对三线建设的崇敬与赞美之心。对于家乡这片热土,自豪赞美之情洋溢纸上。

游三线建设博物馆

作者:市实验学校五年级三班刘思言

我的家乡在攀枝花,这是一座由三线建设而成立的城市。正如邓小平爷爷来到攀枝花时所赞叹的一样“这里得天独厚”。这不,我们今天就要去三线博物馆看一看。

5月18日,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我们即将驱车去到三线博物馆……

走入博物馆,里面的文物不胜枚举。有钒,钛,铁,铝等多种金属原石;或各种各样的桥梁;以及攀枝花的土特产……

而在这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攀钢精神:“艰苦奋斗,勇攀高峰!”仅仅8个简单易懂的字,在我看来,它写出了攀钢建设者拥有着把攀枝花建设成真正“得天独厚”的地方的强大决心。同时,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这座花城以前被称为不毛之地的模样,又看了看现在美丽的城市,使我认为这座城市是由汗与泪堆积起来的。

另一处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的是----干打垒图片。所谓“干打垒”,是在两块固定的木板之间填充黏土,这是一种最为原始的建筑方式,同时也最费时,最费力。在图中只见许多人的肩上抗着扁担,汗流浃背,甚至有些瘦小的人身体开始吃不消了。在烈日炎炎之下,那些劳动者们仍不顾酷暑,继续盖房子。而他们为的又是什么?没错,为其他人能够住上一个安稳的家。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精神!

只有这些前辈的辛劳付出,才会换来今天我们美好的生活。而如今,他们的光辉事迹与历史都留在了这----三线建设博物馆里,与此同时也留在了我们这些参观者的心里。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课本里袁鹰写的《白杨》,咱们不就像作者笔下的小白杨,作为西部建设者的后代,正在迎着阳光茁壮成长。顿时,我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也为此感受到肩上无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现在起,让我们为回馈家乡,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吧!

指导教师李剑航评语:

文章中字字句句包含着作者对三线建设前辈们的崇敬之心,由所看到所想再到所悟,三线博物馆一行确实带给了孩子们很大震撼。

建设美丽攀枝花

作者:市实验学校五年七班周家旭

“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是不行的,要准备上山,上山后还有个地方,北京出了问题,只有攀枝花(钢铁基地)就解决问题了。”这句话就是年五月,中南海召开会议时,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对攀枝花三线建设的指示与肯定。

今天,我们攀枝花市实验学校五年级的同学,来到了攀枝花市三线建设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走进三线建设博物馆,仿佛时间的车轮重新回到那并不遥远的过去。三线建设,遍布了我国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当年,五湖四海的兄弟汇集在当时的渡口市,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攀枝花市的三线建设就此展开。建设者们三个石头垒个锅、白天杠杠压、晚上压杠杠、干打垒………饿了,白开水下干粮,渴了,就捧一手金沙江的泥水喝。建设者们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年6月29日,攀钢一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

大家在讲解员的引领和介绍下,缓步参观了记录三线建设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生产设备、生活用具以及历史文献、图片和老照片等多件珍贵文物,追忆了三线建设的发展历程,瞻仰了攀枝花51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缅怀了历代建设者们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重温了三线建设时期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时间的齿轮回到了现在,如今的攀枝花繁荣昌盛。矿藏丰富,又有着良好的天气资源和水果资源,不愧被邓小平同志称为“得天独厚”。

走出博物馆,我不禁感慨万千。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攀枝花的建设者们不但为我们打造了一座繁荣的“阳光花城”,更重要的是用智慧与汗水,为我们谱写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我们也要弘扬与继承这种精神,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我们美丽的攀枝花!

指导教师朱丽娟评语:

小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句叙述了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的感受,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攀枝花老一辈建设者的崇敬之情,树立了建设攀枝花的信心。

感激每一位攀枝花建设者

作者:市实验学校五年级四班李秋月

蓝蓝的天空中嵌着洁白的云朵。大巴车里的同学们带着格外激动的心谈笑风生,我们要去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风托着欢笑声前进,前进……

我们下了车,漂亮的讲解员阿姨带我们分别参观了一号、二号、三号展厅。在这里我看见了当时参加三线建设的建设者们用过的碗、穿过的草鞋、住过的房子。我也看见了如今攀枝花的面貌,成就。在这里我了解了曾经为这片土地做出贡献的人,了解了国家领导人对三线建设的关切。在这里我体会到了三线建设者不可动摇的决心。

攀枝花曾经是一个不毛之地,现在变得这样繁华、美丽,这都是一批批攀枝花建设者们共创的伟大杰作。如果说攀枝花是一张画,那么攀枝花的建设者们就是给这一张画添上鲜艳色彩的人。我们脚下踩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建设者们用汗水用青春用坚定的决心筑成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爱这片土地,因为这是建设者们没日没夜地拼搏出来的。我们应为自己成长在攀枝花骄傲,我们更应该感激每一位攀枝花的建设者,感谢他们创造了这片生我们养育我们的土地。

夜幕悄悄地降临了,彩色的霓虹灯显得格外迷人,喧闹的大街人来人往,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攀枝花的夜景如此繁华美丽。我坐下来静静地想:是谁把攀枝花变得如此美丽呢?是曾经的三线建设者吧!他们献出了汗水,献出了青春,甚至献出了生命。是不管风雨都在执勤的交警叔叔吧!他们在烈日下、大雨中都在马路上维持秩序。是环卫工人吧!他们每一天都在路上打扫卫生,给了大家一份洁净,他们是大地的美化师。是人民教师吧!他们站在三尺讲台上,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他们是每一个热爱这片土地的人吧!

天渐渐亮了,人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大家都忙碌起来了,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不正是人们为建设攀枝花做出了行动的见证吗?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让攀枝花变得更加美丽,繁华。

指导教师杨学琴评语:

文章虽短,但叙述生动,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情意浓浓,似香醇美酒,令人不饮而醉。

本文源自:攀枝花晚报

晚报记者:彭春梅

赞赏

长按







































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中科白癜风双节惠民活动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