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东区启动四川省第一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创建工作。 年8月,在全省27个区县申报创建资格工作中,东区脱颖而出,获得首批7个创建四川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资格。 年11月10日下午,东区召开启动大会,拉开创建四川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的大幕。 为什么要创? 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么创? 带着疑问,小编走进启动大会。 为什么要创建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通过以创促建,推动东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阵地建设的两提升;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工程的全覆盖。 达到什么目的城市形成“一公里文化圈”到年,全面完成创建四川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各项任务,建成覆盖城乡、设施完善、运行健康有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备较强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城市形成“一公里文化圈”,农村形成村文化站节点,建成区域性文化中心等。 怎么创四方面着手全力构建东区公共文化体系构建全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重大标志性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年,区级拥有1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大型文化广场、1个多功能固定电影放映厅、1个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1个业余艺术团、1所文体活动培训中心。 推进街道(镇)、社区(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省有关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全面加快街道(镇)、社区(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多措并举加强基层综合文化阵地建设。一是加大对辖区大企业闲置场地共驻共建的力度,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规范街道(镇)文化站建设,创新基层文化工作模式。三是示范带动,典型引路。 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大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建设工程。 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是实现“两馆一站一支中心”全年免费开放。二是坚持公共体育场馆、有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向辖区居民免费开放。三是重点做好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各配备1台流动服务车,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开展送书籍、送演出下乡进社区活动,继续实行公益电影免费放映。 统筹实施信息资源共享文化服务平台。利用政务大厅、街道(镇)、社区(村)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配备数字文化设施,实行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着力打造“三线建设”文化。着力开展“三线建设”文化遗存的收藏、展示、保护、研究和利用,依托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设立小型博物馆、三线主题广场(街区)。 开展“三线建设”文化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在过去成功举办社区艺术节的基础上,突出“三线建设”文化主题,开展系列“三线建设”文化主题宣讲、展演、传承文化活动,使之成为东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打造“一街一品”特色文化工程。依据攀枝花移民城市、移民文化风格特点,融合传统地域民俗特色,在每个街道打造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深厚群众基础的特色文化队伍。 开展文化之星、文化英才评选活动。评选对东区文化产业发展和群众文化活动作出重要贡献的人,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公共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到年,区文化馆配备专业文化技术人才不低于职工总人数的80%;街道镇配备专职宣传文化人员,村社区配备兼职人员,同时建立健全在职人员培训教育制度。 培育壮大文体志愿者队伍。动员、鼓励各方面人才特别是有文艺专长、体育健身特长的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实现文体志愿者服务对象、活动项目有效对接。 大力培植、扶持业余文艺团队。各街道(镇)至少有1支业余文艺团队,每个社区(村)至少有1-2支业余文体队伍,同时开展“一街一特色”创建活动,以提升街道(镇)文化品位与激发群众参与文化热情。 硬实力软实力,咱东区都不能落下! 崇德尚文,文化东区,你我共建! Hello攀枝花 攀枝花市东区区委宣传部主办 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承办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