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随着近日北方“雾霾围城”及采暖期到来,大量“候鸟老人”提前启程南下过冬。当前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中期,不断扩大的“夕阳人群”正加速催生养老这一朝阳产业。

  我国老龄化人口已进入历史性拐点,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与可能的中等收入陷阱相遭遇,我国老龄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

  记者调研发现,当前老龄化、高龄化引发的医疗照料需求日益提高与少子、生活节奏加快等造成的子女对老人照顾水平不断下降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导致“养”不好、“医”更贵,并可能给未来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

  

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逐步形成了国家对养老产业的顶层设计,为养老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提供了政策利好大环境。此后,民间养老机构犹如雨后春笋出现,而这其中以满足老年人养老和照料需求相结合的“康养结合”被业界公认为有望破解“老有所养”难题。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康养结合”模式成为做大养老产业的又一新模式。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刘家强曾多次建言养老产业发展。他认为,健康与养老服务产业相结合的“康养产业”是满足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同时促进当地经济转型的有力抓手。

  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介绍,我国老龄化社会正由初期向中期迈进,预计由此带来的养老市场每年可达18亿元。

  赵宝华认为,养老产业虽然服务的主体是老龄人口,但并不意味着仅服务于老龄人口。如将目标人群扩大至在职疗养群体,可加速完善养老市场。“放慢脚步、放松心情、放飞梦想”是康养产业的定位。赵宝华说,康养产业不仅可为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辐射吃穿住行、保险、慢性病医疗等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

  同时,在当前经济转型的深度调整期,康养产业在满足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的同时,还成为各地经济转型的突破口。以四川攀枝花为例,原本钒钛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随着资源枯竭和生态压力,转型迫在眉睫。当地利用独特的光热优势和绿色生态资源,近期将召开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积极创建中国阳光康养试验区,促进自身转型发展。

  记者同时了解到,当前各地发展养老产业还面临诸多瓶颈。例如,各地养老产业政策“碎片化”企业难以享受,缺乏医疗制度支撑,专业护理人才匮乏等等。专家认为,应将税费优惠、运营补贴等地方政策上升为国家政策,及早为社会资本整合健康医疗资源、建立“康养结合”等养老机构提供政策依据。

(来源:“新华社发布”客户端北京,原标题《老龄化社会加速“康养结合”做大养老产业》)

赞赏

长按







































有地方能治好白癜风吗
白殿疯的原因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