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千帆过尽,留下繁华依旧,南海神庙,像一个波澜不惊的时光老人,千百年来目睹海港变迁、沧海桑田。所以小编想和大家一起探寻中国古代东南西北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南海神庙。一人一镜,行走在都市一隅。记得那天广州的天气依旧很暖和,太阳依旧很灿烂,跟本不知冬为何物。一个人背着相机踏上通往那黑白交替的所在地,茫茫人海的街上车来车往。随心,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或许就存在着忘恒与经典。

近年树龄的相思树,守候着“扶胥浴日”所在地浴日亭,“海不扬波”牌坊仍矗立于头门空地上,自唐至清的30余方碑刻散落其中,默默叙述着历代变迁……

也许你去过南海神庙很多次,但你是否知道它背后的故事?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近千年古庙——南海神庙。一忆往昔峥嵘岁月,一听南海神庙歌,一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神韵。

南海神庙小简介!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祭海的场所,坐落在广州黄埔区庙头村,是中国古代东南西北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是古代皇帝祭祀海神的场所,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的一处重要史迹。它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对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遗址,至今已有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唯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西汉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发源于广州的重要见证。照旧,所以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说一下院内两三处景色即可,其他的就有你自己有时间过去,在慢慢感受一下,正所谓与其透过别人的镜头看世界,何不自己身临其境,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小旅程!

头门

过了“海不扬波”巨大石牌坊,是头门的庭院,庭院东、西侧各有一对青石华表,一对石狮子,这显示出古庙的威严与不凡气度。

头门两边分立着千里眼和顺风耳,黑漆大门两边分画有唐初猛将秦琼与尉迟恭的门神彩绘像。这四位神日夜守护着神庙,其忠心耿耿可谓是千百年如一日。门上方是“南海神庙”的横匾。左右对联写道:“白浪起时浪花拍天山骨折呼吸雷风;黑云去后云芽拂渚海怀开吞吐星月。”原联由清代林子觉撰写,现联由广东省著名书法家卢有光于年重书。这副对联生动地绘述了南海神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神力。

仪门

南海神庙第二进叫仪门,即礼仪之门。中间的门只供高官贵族进出,其他官阶低或普通人只能走侧门。仪门门口还有一对石鼓,鼓脚用石头雕刻了鸟雀、梅花鹿、蜜蜂和猴子四种动物,其谐言是“爵禄封侯”之意,祈望来此拜祭南海神的人都能够升官发财。仪门上方是一刻有“圣德咸沾”的横匾。对联是“镇海神休永,司南庙貌崇”。

浴日亭

浴日亭在南海神庙西南角的章丘岗岗上,据传是唐代时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面临水,是昔日观看日出的好地方。宋元时期,首次评选羊城八景,扶胥浴日(也称波罗浴日)评为首景,延伸了几百年。现存的建筑为清代所建,年重修。

礼亭

出了仪门,就进入了第三进的礼亭。礼亭是古代官员拜祭南海神的地方。这是一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与进深各3间。第三进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庭园西侧的康熙御碑亭。碑上“万里波澄”四个金色大字豪迈奔放。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这是清康熙四十二年(年)由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制成匾之后派专人送到南海神庙,并专门为此而立碑记事。

大殿

礼亭的背后是南海神庙中规格最高,也是最重要的建筑物。大殿是南海神庙的第四进。它是仿明代木结构琉璃瓦歇山顶建筑。屋顶用绿色的琉璃瓦覆盖;中间有双凤飞翔、鳌鱼倒悬等纹饰的琉璃瓦脊;上部有两条躯体弯曲作腾飞疾走状的苍龙造型,它正在争夺当中的宝珠。据说,双凤代表美丽,整鱼代表自由,苍龙代表权力,而宝珠代表智慧。

昭灵宫

第五进叫昭灵宫,也叫做后殿,是南海神夫人的寝宫。南海神夫人在宋朝时期被封为“明顺夫人”。据说她原来是顺德的一个养蚕女子,后化为神,许配给了南海神。她除了具有与南海神一样的法力外,还有“送嗣”的职能,是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木棉树

木棉又称英雄树,攀枝花等。此树与其他树群生时,为抢阳光,拼命往上长,一定要超越其他树,故称英雄树。南海神庙中庭的1-2号古名木都是木棉树。每年波罗诞期满树木棉花盛开。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也是南海神庙的庙花,红棉树已成为南海神庙的圣树了

前往小资讯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