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花事”你知多少?攀枝花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矿产76种,其中钛、钒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三位,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你知道吗?这座“聚宝盆”的发现,大有来头……

攀枝花是一座开发建设者们一步一步丈量出的城市。早在年之前,中国历史上还没有攀枝花这样一个行政区域,有的只是盐边县一个叫攀枝花的小村庄。

那时,攀西地区因为特殊的历史、地理、民族原因,在世人眼中只是一片蛮荒边地,几乎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直到清朝末年,才有外籍科学人士入境考察。那时候的考察目的也大多是探险猎奇,并没有太多科学意义。

直到年后,才陆续有地质学家进入攀西一带考察,但因种种原因,大家对攀西地区还缺少系统、全面的认识。直到年,一位叫常隆庆的年轻地质学家的无意造访,攀西地区这座矿产资源宝库才真正地被发现。

有趣的是,常隆庆的攀西发现之旅,来自一个错误的传说。年12月17日,四川马边县西宁沟、会理县新堡子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当时传说,新堡子震后山崩,导致金沙江断流。可事实却是,会理县新堡子17日发生山崩,导致金沙江断流,而马边县西宁沟的强烈地震却是在18日发生。在过去讯息落后的年代,传说将两者混为一谈。

但就是这个错误的传说,把常隆庆引向了神秘的攀西地区。马边会理地震发生的时候,常隆庆正在重庆綦江勘测土台铁矿,接到前往地震灾区调查的任务,常隆庆赶到马边西宁沟一带后发现,地震并没有造成重大灾害,于是就从乐山沿大渡河向攀西进发。刚进入攀西地区,通过当地造锅铁匠的指引,常隆庆在冕宁泸沽发现了泸沽铁矿。

前往攀枝花探矿的常隆庆

等到深入攀西后,沿途的地质构造引起了常隆庆极大的兴趣,他敏锐地意识到这里的地质条件非常有利于金属成矿,于是留在当地,继续调查攀西地区的金属矿产。

攀枝花历史性的3天

年4月6日,常隆庆来到现在的攀枝花市区,第二天上午8时,从红格出发,步行25公里后看到了金沙江,又步行3公里来到三堆子。常隆庆一行在岔河处乘船,两次横渡金沙江,绕过湍急的雅砻江上岸后,花了3个多小时到抵达倮果。

8日上午,常隆庆前往盐边,经密地、倒马坎一线,在盐边老县城附近,发现了特征明显的,被他命名为“盐边系”的“浸染式之磁铁矿”地层。经过科学分析,他发现了攀西地区磁铁矿的成矿机理,得出了这个地区“很有希望”的结论。

经过这场耗时半年,游历包括盐边县在内的宁属七县的攀西矿产资源发现之旅,常隆庆不仅发现了后来被统称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冕宁泸沽磁铁矿和会理毛姑坝磁铁矿,还调查发现了包括铜矿、煤矿、铅锌矿、镍矿、以及3个金矿和1个石棉矿在内的25个矿区。

特别是“盐边系”金属成矿机理的提出,从理论上指出了攀枝花乃至攀西地区存在巨大金属矿群的可能性,为后来的重大地质矿产发现铺垫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明确了调查的方向,这远比发现某一个具体矿点更具价值,也更有意义。

常隆庆雕塑

让人感慨的是,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东川铜矿几近枯竭、抗战即将全面爆发的严峻形势中,会理铜矿群的系统发现,让黎溪、通安千百年来的民间炊具铸造基地,有条件成为重要的军事物资基地;泸沽和毛姑坝磁铁矿的发现,又拉开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发现的序幕。

王东/摄影

后来,大批地质学家先后进入攀西地区,这里也由世人眼中的“不毛之地”,华丽蜕变为“矿产丰都”,成为西南地区傲视群雄的“聚宝盆”。

记录攀枝花,致敬这座城

下期,继续为您讲述!

来源: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

原标题:《“花事”知多少

“富甲天下的聚宝盆”是如何被发现的?》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