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四川首届十佳“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

为多渠道、广角度、全方位挖掘四川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展示四川人的家国情怀,经过近2个月的征集之后,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正式进入网络投票阶段。

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是由四川省纪委机关、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联合开展的,1月25日启动以来,面向全省、全社会各行业、各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普通社会家庭征集“天府好家规”故事。网络投票截止时间为3月22日24:00。

哪些好家规故事最触动你?谁能成为首届十佳“好家规”?你的一票很重要!

欢迎大家下载活动组委会唯一指定投票平台:封面新闻客户端,投票支持你心中的“天府好家规”!

或者点击文末进行投票

我们攀枝花也面向全市开展了“天府好家规”征集活动,经基层推荐、组织评审,推荐上报了杨文仲、赵慧娟“心许三线、服务祖国、奉献社会”等11个好家规,这11个好家规每一个的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篇幅原因,我们刊发其中一则杨文仲、赵慧娟“心许三线、服务祖国、奉献社会”的好家规,以飨读者。

他年从北大毕业,曾和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是同事。年抽调到渡口支援攀枝花建设,从此他就和攀枝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的岳父是香港爱国银行家,在了解到攀枝花的艰苦环境后,执意要他和夫人到香港定居并为他们置下了房产。他却耐心说服全家人,坚持留在攀枝花。为支援三线建设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

他一生敏而好学,孜孜不倦,业余时间潜心中国冶金史研究,成果丰硕,共撰写了多万字的著述、誊抄了多万字的冶金史料、摘录了多张学习卡。

他就是三线建设者杨文仲,受其影响,“心许三线,笔走春秋”的精神贯穿着他的整个家庭,引申为了“服务祖国,奉献社会”的家训。

家规内容:心许三线,服务祖国,奉献社会。

杨文仲,—7,天津人,年北京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毕业,长期在国家冶金部工作从事调查研究工作,年初到攀枝花参加三线建设并终老攀枝花。

杨文仲一生敏而好学,孜孜不倦,业余时间潜心中国冶金史研究,成果丰硕,共撰写了多万字的著述、誊抄了多万字的冶金史料、记录了多张学习卡片,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和《当代中国》的编纂。

来攀援建后,杨文仲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从不求功名富贵,一心充当幕后参谋助手,无数次放弃了回京机会,也无数次放弃了升职机会,忠实地践行了“心许三线,服务祖国,奉献社会”的家风家规精神。

杨文仲先生年2月19日出生于天津,年7月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大学工学院毕业,于当年9月到东北大区工业部工作。年12月,中央从东北大区抽调多位骨干晋京支援政务院各部委建设,朱镕基、袁宝华、马洪,还有现在攀枝花的何富本和他都名列其中。回京后杨文仲先生长期在冶金部工作,是部长吕东的得力助手。年初,冶金部多职工家属被集体下放到云南边疆草坝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年1月,包括杨文仲先生全家在内的多名冶金部干部被从五七干校抽调到渡口支援攀枝花建设,从此他就和攀枝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时起到年,杨文仲先生一直担任攀枝花市委顾秀、廖井丹、李超、杨超、翟自强等五任书记的秘书处处长。

年到年,杨文仲先生应冶金部邀请到北京参加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冶金卷)和《当代中国的钢铁工业》,前后达十年之久,他仍然把家留在攀枝花,自己往返探亲。杨文仲先生年退休以后,把主要精力倾注在中国冶金史等方面的研究上,是我国冶金史研究的专家。

杨文仲先生心许三线,是扎根三线建设的榜样。当时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是先生在北大的老学长,袁宝华的夫人朱傲石是先生在冶金部同一办公室的同事,两家人过从甚密,连孩子都是在同一家属大院里长大的。按照现在有些人的观点,要说让袁宝华帮助他们回京工作,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儿。可是先生从来就没有提过这样的要求。

年,杨文仲先生的老领导廖井丹同志调任中宣部副部长,廖部长特别想带他非常欣赏的秘书处长杨文仲一同进京,杨文仲先生的家人也特别想回到朝思暮想的北京。可是,杨文仲先生却坚决放弃进京的机会,继续带着全家人战斗在三线建设的第一线攀枝花。

杨文仲先生的岳丈赵雨圃是解放前重庆和香港知名的银行家和爱国人士,上世纪五十年代多次应国务院之邀请参加天安门国庆观礼。年,杨文仲先生的夫人赵慧娟女士以攀枝花侨联副主席的身份回到阔别32年的香港,见到了九十多岁高龄的老父亲。老人当即为爱女买下住房,迫切希望他们全家来香港定居和工作。但是,杨文仲先生耐心说服了妻子,继续在三线建设的攀枝花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

杨文仲先生笔走春秋,是极端勤奋工作的典范。攀枝花市原副市长周绍良、谭辉章等都曾是杨文仲先生的部下,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笔者,从来没有见过像杨文仲那样勤奋工作的人,每天工作到深夜,每个周末都在加班,除了吃饭和睡觉,无时无刻不是在工作!他们对杨文仲先生这种勤奋的佩服程度,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五体投地”。

杨文仲誊抄的古典文献,共计部多万字。如果按照每天0字计算,需要连续坚持41年才能完成

杨文仲先生酷爱学习,是学习型干部的楷模。几十年来,在勤奋工作的同时,杨文仲先生养成了做读书卡片和写笔记的习惯。据统计,杨文仲先生抄录的书籍种,整理的学习卡片3万多张,总字数达到万字。

杨文仲摘录的学习卡片,共计多张。如果按照每天摘抄3张的速度计算,需要连续坚持34年才能完成

杨文仲先生在冶金部工作时已经是科长,到攀枝花后一直担任市委秘书处长,直到退休仍是副处级待遇,他不计较。

他是年10月1日以前参加革命的,退休时不争离休待遇,也从不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杨文仲先生7年在攀枝花过世,享年83岁。95岁高龄的攀枝花市原市委书记翟自强亲自动笔,三易其稿,为先生写了悼词“杨文仲同志的逝世,使党失去了一位优秀党员,国家失去了一位优秀干部,同志们失去了一位难得的战友。悼念杨文仲同志,应学习他高尚的品德,优良的作风,继承他未完成的事业。”原冶金部的老同志在追悼先生的挽联中写道:“深入细致,朴实无华,几十年严谨作风,齐声称赞;披肝沥胆,坦诚相待,一辈子做人原则,有口皆碑。”

家规的传承:

杨文仲去世后,家属把他一生收集、整理的大量宝贵资料和多万字著作、手稿共3万多件资料全部无偿捐献给攀枝花市档案馆,开创了攀枝花个人档案入馆之先河,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在全川首屈一指。

杨文仲先生的夫人赵慧娟女士(中)向攀枝花市档案馆捐赠档案

杨文仲同志和夫人及两位女婿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坚持用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为全家制订了严格的家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他自己在市委工作中,不以权谋私;不借领导名义办私事、谋私利;不向家人透露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市委市政府的任何决策和信息;保持低调作风,不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拒绝老同事、老部下主动提出帮助解决家人工作单位调整、职务升迁,子女升学、就业等问题。不私下干预夫人、子女工作单位的事务,不私下和相关单位的领导交往。

二是他不准家人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不准家人向自己的老同事、老部下请托,解决工作单位调动、岗位调整、职务升迁等问题。

三是他要求全家人不管在什么单位工作,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起到带头作用。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不向组织伸手。

在杨文仲同志严格要求下,杨家形成了良好的家风。

大女儿就业时,他坚持按统一招工的政策办理,服从分配进了一家地方企业当工人,一直干到退休;其间企业不景气,大女儿下岗后家庭生活困难,杨文仲同志用老两口的工资支持他们供孩子读书,也不让他们给单位添麻烦。

二女儿杨玲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8年被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授予“5.12抗震救灾突出贡献奖”,被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攀枝花军分区授予“攀枝花市赴灾区一线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点击“阅读原文”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
白癜风早期症状图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