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在刚刚过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仁和区在务本乡大火山村开展了

以“保护文物义不容辞”为主题的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让市民近距离

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没去现场的小伙伴们

也不要遗憾

跟上小编的步伐

再去感受一把

仁和非遗文化的魅力吧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迤沙拉谈经古乐

富有江南丝竹遗风的谈经古乐是迤沙拉独有的音乐艺术,迤沙拉谈经古乐与丽江纳西古乐、大理洞经音乐同属一脉,均系古时的宫廷音乐演变而来,其曲调简洁、清越、典雅,具有浓郁的丝竹乐风味。

羊皮鼓舞

羊皮鼓舞又称“跳经”,是羌族祭祀活动中主要的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羌族文化特色,是羌民族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表现形式。这种舞蹈一般无乐曲,无歌唱伴舞,凭着鼓点节奏,响盘敲击出的不同音响节奏组合而成。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龙舞

不同于传统的舞龙,仁和区大田镇的人们喜欢舞另外一种奇特的龙——板凳龙。板凳龙即把龙扎在板凳上,龙用竹子或稻草编成,蒙上彩色的布料。三人合舞一条板凳龙,前面两位是女子,后面一位则为男子。表演时,女士的阴柔之美和男士的刚阳之气合二为一,尽显板凳龙的独特魅力。农闲时,村民们喜欢组织起来跳板凳龙舞,在田间小道、农家院坝都能看到村民把这似龙的板凳举在手中,时而旋转、时而翻滚,在鼓点声中挥舞出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明天的希望。

苴却砚雕刻技艺

苴却石是制作砚台的好石料,以苴却石为原料雕刻的砚台,质地细腻如婴肤,坚而不顽,腻而不滑。有发墨如油、不损笔毫之奇;有存墨不腐,积水不固,哈气研黑之妙,名曰“苴却砚”。由苴却石制作出的苴却砚,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发展的艺术走廊上,苴却砚凭借自身的独特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

王应新折纸

从课本上撕篇纸,对折、斜折、穿插,几分钟后,就变成了飞机、渔船、青蛙或者手枪……玩具匮乏的年代,折纸成为不少孩子的乐趣。当年的孩子逐渐长大,现在的孩子玩具变得丰富,折纸变成一种回忆。但有一个人不必回忆,他就是快71岁的王应新,仁和区沙沟社区居民,“攀枝花折纸第一人”。

从儿童时期到现在,王应新一直坚持着折纸的爱好。多件栩栩如生的纸飞机、纸昆虫、纸军舰等从他手中诞生。更让人称道的是,他边折纸边思考,潜心研究,精心创作,将传统折纸技法发挥到极致,又引入剪、绘工艺手法,开辟了新天地。年,王应新折纸艺术入选攀枝花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仁和区独特的地理环境

还造就了“古南丝绸之路”

诸葛亮“拉鲊古渡”、“旧石器晚期洞穴遗址”等

民族历史文物资源

▲营盘山得胜营遗址

▲万寿宫

截至目前,仁和区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

仁和区现发掘的文物点有68处,它们主要分布在平地镇、大田镇、啊喇乡、总发乡、中坝乡、同德镇、布德镇、金江镇等乡镇。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

▲万寿宫

看了这么多

你有被“圈粉”吗?

非遗文化是十分宝贵的

希望大家都能多深入了解

一起保护

让它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槽、指正、投稿…联信:li-

来源:这里仁和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梁隽

新闻多看点最高奖元!来,与“非钒钛度”一起“见证两城”-06-15缥缈云烟中的攀枝花,你爱了吗?-06-15最新!14日新增49例确诊病例其中本土39例-06-15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