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5-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今天,攀枝花迎来53岁生日,我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攀枝花庆祝——聆听三代人与时代的对话,见证攀枝花发展与变迁,祝愿攀枝花越来越好!

摄影/刘家成

老一辈三线建设者:忆苦思甜望三线精神发扬光大

现年78岁的董光炳,年从部队抽调到攀枝花支援三线建设。“那个时候,攀枝花到处是黄土,灰尘满天飞,我们住席草棚,喝黄水。”回忆往昔,董光炳说,那个年代环境不好,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现在攀枝花绿水青山,高楼林立,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城市变得生态宜居了。”董光炳希望,攀枝花依靠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阳光康养和生态旅游,做实做优“阳光”文章,把攀枝花真正建设成为一座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幸福之城。

  董光炳的希望正逐步变为现实。如今的攀枝花,正在按照康养产业总体布局,构建以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养生产业、医疗服务产业、体育运动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为核心,绿色农业、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贸服务、房地产、教育卫生等产业为支撑的“5+N”阳光康养产业体系,未来,还将打造高品质的运动蔬果养生基地、生态美景养心基地和阳光医疗养老基地。

  年,张文远从南充市南部县举家迁徙至攀,后被分到攀钢工作。“那个年代,交通不便,上下班全靠走路,物资也十分匮乏,根本吃不到新鲜蔬菜和水果,现在城区交通四通八达,本地蔬菜瓜果应有尽有。”张文远说,攀枝花这些年的发展和变化,令人刮目相看。

  张文远盼望攀枝花进一步加强对外大通道建设,改善攀枝花交通条件,让外面经济“走进来”,攀枝花经济“走出去”。同时,他还期盼攀枝花继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积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让老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张文远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今年,我市将加快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攀大高速公路和G线宁南至攀枝花段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攀盐高速建设前期工作;争取航班加密工作,推进新机场选址工作和机场改造工作;加快完善市域交通体系,加快炳三区至报社隧道工程等市域交通项目建设等。这些项目建成后,不仅市民出行更加方便,也将为攀枝花加快建设“四川南向门户”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怎么发展,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三线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采访中,两名老一辈三线建设者一致表示,三线建设精神是攀枝花崛起的“灵魂”,攀枝花因三线建设而生,子孙后代一定不能忘了建设者们“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要将三线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摄影/袁杰

中年一代:心怀梦想讲好攀枝花故事

在攀枝花出生长大的卢越,曾经因为种种原因离开攀枝花到外创业,在游历了近三十个国家并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因为放不下心中的“攀枝花情结”,三年前她回到了这座生她养她的城市。

  卢越说:“我相信有一大群人,正在回来的路上。攀枝花这座城市就是从无到有的,现在就像是在二次创业,如果重新拿出我们父辈们当年的那种拼搏精神,我相信没有什么是干不好的!”

  “我回到攀枝花,参与城市发展建设,从事城市形象宣传推广、品牌设计和活动策划等工作,我非常热爱这座城市,与其去羡慕别人的生活,不如我们共同来打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谈到回来之后的发展,卢越充满了信心。

  回攀的卢越,发起了攀枝花首场思想聚会“思变”,她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走出去的有成就的攀枝花青年能与攀枝花这座城市再次链接,产生共鸣,启发本地青年思索、创变,让青年看到生命的更多可能性,觉醒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提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从而激发一座城市的活力。

  像卢越一样,还有许多攀枝花人正行走在家乡的“创业路”上。

  年底,“攀枝花故事”钛文化生活产品成功创意和研发生产出了钛钢笔、钛笔筒、钛水杯等多种产品,涵盖钛文化工艺品、钛生活用品等多个类别,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受到消费者欢迎。

  “攀枝花故事”钛文化生活产品的问世,填补了攀西地区及四川省钛产品、钛文化旅游纪念品的一大片空白。“当时家人并不支持,对于我来说,发展文化产业完全是凭着一种情怀。”创业者杨环说。

  杨环告诉记者,打造“钒钛、阳光”两篇文章,为攀枝花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如今,“攀枝花故事”钛文化、钛产品已吸引了来自乌克兰、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消费者的青睐,一些客商已与杨环签订了一系列意向性合作协议。

  “钛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中国钒钛之都的名片就会更加响亮。”杨环有信心讲好攀枝花故事,她希望更多来攀枝花旅游与居住的人不仅被这里的美景迷住,更被攀枝花故事感动。

摄影/刘家成

新一代青年:奋力拼搏盼阳光花城更加美好

24岁的温媛,生在攀枝花,长在攀枝花,如今工作也在攀枝花。“我喜欢这座温暖之城,我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它的发展做出努力!”温媛年毕业后,很多朋友劝她留在大城市发展,但她毅然决然选择回攀工作,她说:“在攀枝花照样有前途,同样可以做出一番成绩。”

  温媛就职于东区向阳村街道,主要负责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她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希望攀枝花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也希望攀枝花建设成为更加美丽繁荣和谐的阳光之城。”

  家住仁和区平地镇的何天祥是土生土长的攀枝花人,说到攀枝花的变化,他很是感慨:“这几年,随着市委市政府着力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越来越多的外地旅游者来到攀枝花休闲游玩,住在农家小院,食在农家小院。”何天祥说,蓬勃兴旺的旅游产业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年轻人不再外出打工,选择留在村庄,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陆续从外地回来了。

  何天祥曾在机关工作,但年他却毅然辞职创业,如今他是攀枝花市致远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在何天祥的带领下,不少村民们的日子好起来了。合作社共有40多户农户,以前的旧屋换成了新楼,家中购置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改善。

  何天祥说,攀枝花是我家,我也爱攀枝花。“希望以后的攀枝花建设得更加漂亮,人民的幸福指数芝麻开花节节高。”

来源:攀枝花日报

编辑:胡德梅

赞赏

长按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