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四川日报

站在攀枝花市炳草岗大桥上远眺,金沙江在山谷间流淌,一湾江水碧绿,两岸林木葱郁。远处,金沙江最大支流雅砻江汇入,两江交汇一路向东奔涌而去。   夜幕轻笼,南岸的沿江步道逐渐热闹起来。“攀枝花人从小就和金沙江结缘,江水从黄变绿,由浊变清,我们既看在眼里,更记在心上。”市民王乔说。   金沙江畔的这座城如何守护满城绿水青山?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江河上游看变迁”采访报道组沿江行进,听攀枝花人讲述变迁故事。一江碧水因地制宜打“治污仗”   10月8日一早,攀枝花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负责技术板块的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预处理设备相关数据,“通过这几组数据,可以看到预处理中进水的情况。”   走进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中控室,在线监测系统正对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据介绍,目前,该污水处理厂15.7公里的管网已建成,辖区多家工业企业已经接入主管网。经过处理后的园区生产、生活污水,通过沿金沙江沿岸布置的管道,在入河排污口进行排放。“经过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能处理园区规划范围内所有企业及单位的生产、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攀枝花加强全市工业集聚区污水管控,完成攀枝花创新开发产业园区等6个工业园区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以来,累计投资24.6亿元,新建污水收集管网.8公里。   沿金沙江行进,记者走进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在公司冷轧废水处理系统旁,一汪池塘里红黑两色观赏鱼结伴成群,自在游动。“这养鱼的水就是经过系统处理后的工业废水。”攀钢钒装备部工程管理业务主管敬大钊说。   攀钢钒公司冷轧厂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生态保护区。为提高工业废水的处理效率,去年3月,攀钢正式启用冷轧废水处理系统提质改造项目,采用国内“气浮+生化处理工艺”,不仅使出水水质达标,还将废水提高到国家废水排放最新标准,净化后回流至厂内循环使用。   “一手抓水污染防治,一手抓水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为守护金沙江一江碧水做出应有努力。”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对全市27个建制村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经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由原有的6座增至9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由每天18.4万立方米提升至21.36万立方米。两岸苍翠想方设法栽下成片树   国庆假期,攀枝花市大黑山、东华山、岩神山、营盘山、龙肘山等地迎来了大批露营、徒步的游客。“满眼都是绿色,空气好,心情舒畅!”10月4日,在位于攀枝花市东区的马坎森林公园,市民王铭指着眼前的片片苍翠说,“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   在雅砻江与金沙江交汇处,大片树木沿着名叫“三堆子”的山坡挺立,连成一片翠绿。   “三线建设时,攀枝花和上游地区很多森林工业企业以砍树为主要业务,砍下的木头从河里漂运到全国各地。”76岁的市民刘建立回忆,木材运走了,山也荒了,石头裸露,“到处都是灰突突的。”   过度采伐让攀枝花的森林骤减,金沙江两岸水土流失严重。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攀枝花的三堆子管护区最早成为试点区,在当年6月29日举办攀枝花市雨季万人植树造林大会战活动,打响天然林资源保卫战。   攀枝花是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干旱少雨、土层瘠薄。造林人肩扛背驮把树苗运上山,在石头缝里挖坑、栽树。针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当地通过修建提灌工程引水上山,人工背土上山改良土壤,因地制宜选择适地栽种成活的树种、加做树坑保水圈等措施,在干热河谷造林方面作出大胆探索。如今,每年6月29日,攀枝花都如期举办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今年,攀枝花推出5个义务植树基地,近五年累计完成义务植树万株。   年以来,攀枝花累计投入7.5亿元,建成马坎、棉沙湾、干坝塘等15处高标准市区(县城区)视野山体生态综合治理样板地。   曾经用来涵养水源、守护家园的一棵棵绿树,如今还带来了经济效益。今年,攀枝花依托“绿水青山”推出露营、户外体验、摩托车越野、观景赏花等活动。国庆假期,各具特色的乡村民宿也成为市民自驾出行的热门目的地,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成。亮点自发组队配合执法部门开展禁渔行动□彭莉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唐子晴   10月7日,攀枝花市西区把关河大水井村段,连续几场秋雨过后,上涨的河水沿着河道奔涌,汇入金沙江。   “快看,那块礁石上缠了一个塑料袋,赶紧下水捞上来。”秋风中,一群身着红马甲、佩戴红袖标的志愿者打破了岸边的宁静。他们有的手持特制漏勺,有的拎着垃圾桶,沿着河岸来回巡查。   这群来自西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义务巡河队的志愿者,是金沙江(西区段)、把关河水域及沿线的特殊“管家”。他们对非法采砂、非法捕捞、偷排漏排、倾倒垃圾、破坏植被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并对沿河、沿江垃圾进行清理。   冲在队伍最前面的是队长、退役军人李明法。李明法从小在金沙江边长大,对这片水域有着很深的感情。   金沙江(西区段)长29.48公里,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接壤,境内河湾交错,河道管护难。几年前,位于金沙江上游的把关河大水井村段,沿岸工矿企业非法倾倒废渣废水,周边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时有发生。“沿着河道走不到5公里,就可以清理出不少垃圾。水体浑浊,鱼类也随之变少。”李明法回忆。   为守护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年,西区成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义务巡河队,配合执法部门开展禁渔行动。同时,作为巡护队伍的补充力量,巡河队还加大了对河岸的巡护监督力度。   李明法和队员们筹集了5万元,购买对讲机、救生衣、救援绳、强光灯以及5台移动式高音喇叭等设备,并将私家车改装成义务巡河宣传车。在李明法的带动下,部分渔民上岸后,主动请缨加入义务巡河队,从“打鱼人”变为“护鱼员”。慢慢地,这支义务巡河队队员发展到35人,其中退役军人占比超过8成。   最让队员们欣慰的是,随着西区四级河湖管理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的建立,全区所有河流、水库纳入网格监管。智慧河长信息化平台及河湖“清四乱”长效机制有效运行,让河水变得更清澈,更多鱼类水中畅游。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