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6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会上,谈到康养产业时,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向全世界推介攀枝花,“我给攀枝花市做个‘广告’。到冬天,唯一可以跟海南三亚相比较的气候条件,就是攀枝花,冬天可以穿衬衣。” 许多国内外游客来攀体验过阳光康养后,都会感叹攀枝花的阳光、气候、资源得天独厚,这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 从全国走向全球,在发展阳光康养产业的转型路上,攀枝花是先行者、探路者、开拓者。 “阳光”就是攀枝花的比较优势。立足比较优势,攀枝花正围绕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这一定位,做实康养产业,树立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康养品牌,让攀枝花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阳光花城、康养胜地。 摄影/王东 立足优势向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迈进攀枝花建设发展是一盘大棋局,如何落好棋子?找到“棋眼”至关重要。 因矿而生、因钢而兴,攀枝花曾以“百里钢城”名片名扬四海,也因“一业独大”饱尝“一损俱损”的苦涩。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多重压力接踵而至。 希望在哪里?凭借对自然禀赋的再认识、再发掘,攀枝花找到比较优势:除了地下的钒钛,还有天上的太阳。 摄影丨袁杰 做好“阳光”这篇文章,我市依托适宜人类休养生息的海拔高度、温度、湿度、洁净度、优产度、和谐度等“六度”禀赋,围绕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的“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这一定位,做大做响阳光康养品牌,全力打造“东方太阳谷”,构筑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青年人养身、中年人养心、老年人养老”的康养基地。 立足比较优势,年,我市开始推广阳光优势,谋求转型发展之路,率先提出了“阳光康养旅游”概念,启动“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创建工作。 年底,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提出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这场盛会不仅为攀枝花康养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更开创了全国康养产业发展的新阶段,盛会点燃的康养之火,渐渐形成了燎原之势。 摄影丨王东 年,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市委首次将“加快建设中国康养胜地”加入到了全市重大战略决策中,放在了与“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加快建设中国阳光花城”“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同等重要的地位。由此,“三个加快建设”变为“四个加快建设”。 年,市委将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改为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将攀西地区建成“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这些发展思路立足国情、省情、市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攀枝花转型发展的脚步更加从容有力。 年12月9日,主题为“康养攀枝花·东方太阳谷”的第三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再度回归攀枝花。在论坛成果发布会上,攀枝花领衔发起倡议,19个城市成立康养产业城市联盟,协同探索康养产业新路径,开创康养产业发展新局面。 摄影丨王东 年,在我市召开的首届四川旅游新媒体国际营销大会上,《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指标体系》发布,为攀枝花加快建设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提供了考核标准和依据。 今年6月底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攀西经济区作出的“建成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定位提升为“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体现了省委对我市做好“阳光”文章发展思路和发展成效的充分肯定。 从发轫到兴起,攀枝花向来是滋养康养产业发展的沃土,在全国有识之士共同摸索康养产业发展路径的浪潮中,攀枝花始终是开拓者和领先者之一。挑起康养产业发展的“领头羊”重担,不仅体现了攀枝花基于城市潜力和优势的自信,更彰显了勇立时代潮头,主动担当作为的发展魄力。 阳光转型五个“康养+”开辟转型发展新空间攀枝花,这座阳光之城的转型路上同样洒满阳光。 康养的生命力在产业,康养是基、项目是王、产业是本,“康养+”要加出新模式、新融合、新业态、新格局、新生活,不断丰富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开辟转型发展的新空间。 摄影丨刘家成 攀枝花的康养产业不能止于表面、停在初级,要不断丰富内涵、拓宽领域、提升层次。 基于对全国、全省及全市康养产业发展的研判,市委书记李建勤为攀枝花发展“康养+”产业指明路径,这是攀枝花以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跳出全市,放眼全局,聚焦经济新常态、科学把脉产业发展的积极探路。 摄影丨邓忠 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依托得天独厚的“六度”禀赋,做精“康养+农业”、做强“康养+工业”、做特“康养+医疗”、做优“康养+旅游”、做活“康养+运动”,增强集聚辐射效应,构筑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青年人养身、中年人养心、老年人养老”康养基地,推进安宁河流域和金沙江沿岸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阳光生态经济走廊,争创全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 摄影丨王东 到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康养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建立起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统筹城乡的康养产业体系,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品牌深入人心,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到年,完成千亿级康养项目群打造,康养产业布局显著优化,康养产业体系成熟完善,城市配套和康养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攀枝花康养”示范效应走向全国,实现康养品牌化、产业集群化、产品国际化和城市品质化,建成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路径明晰,还得有方法。紧密结合攀枝花实际,市委明确了“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坚持抓项目、抓政策、抓资金,力促“康养+”产业活力得到不断释放。 摄影丨周良 短短数年间,都喜公主普达养生度假村开门迎客,台湾敏盛长辈照护中心、德铭菩提养护院、北京华方米易颐养中心等一大批康养机构蓬勃兴起,康养产业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发展新动能被彻底激活。一年多来,我市创办了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上线康养大数据服务平台,设立了总规模为50亿元的康养产业投资基金,成功举办了第24届全球华人羽毛球锦标赛,成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进入中国养老城市排行榜50强,“攀枝花康养旅游综合体”入选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年至年,我市接待游客总量从.57万人次增加至.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66.85亿元增加至.31亿元。 绿色引领坚持生态文明优先建设美丽攀枝花这些天,二滩库区传来好消息,长达4个月的禁渔期结束了。盐边县红果乡几户渔民收获了数万斤银鱼。渔民们在欢声笑语中赞誉、感叹着:“自从二滩环境保护加强后,鱼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美了库区也美了我们渔民。” 摄影丨李静 如今的二滩库区好山好水好风光,这是因为攀枝花全面取消了二滩库区网箱养鱼:年6月,我市决心用3年时间全面取消二滩库区网箱养鱼;年11月开始,攀枝花集中力量全面取消二滩库区网箱养鱼。经过40天奋战,5万余口网箱全部在渔民自愿签字后拆除。拆除网箱后的二滩库区,最闪亮的招牌就是碧水蓝天。 摄影丨王东 几天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分析报告》发布,攀枝花以去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8.4%成功入围,超出全省16.2个百分点,列全国第14位,居四川省第一位。 这座阳光花城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洗肺醉氧”目的地。 摄影丨刘家成 “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阳光花城,是攀枝花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市委书记李建勤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好金沙江水,保护好攀枝花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6月25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通过电视电话会的形式召开。李建勤在随后我市召开的会议中强调,全市上下要切实增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举措,扎实有效开展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回头看”,全面再排查整改环保问题,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摄影丨高阳琼 两天后,在攀枝花市迎接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动员会上,李建勤强调,全市上下要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抓好环保突出问题整改,做好“回头看”各项工作,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源于久久为功的坚持。多年来,地处长江上游、肩负历史责任的攀枝花,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魄,全力守护这片绿水青山。攀枝花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发展,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攀枝花。去年以来,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精心打造花街、花道、花园、花海,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摄影丨袁杰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攀枝花带来了“真金白银”: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22亿元,增长12.8%;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72个,投资金额.31亿元、增长43.47%;招商引资履约项目个,累计到位资金.64亿元,分别增长57.19%、9.95%。 来源:攀枝花日报 编辑:胡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