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导视 种了十五年的芒果树,为什么又要砍掉?多年不结果的树上,又如何开出了花?专家进村能否改变蜻蜓点水式的培训方式,真正做到精准到位,芒果能否助推山区农民摆脱贫困? 本文由“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不开花、不结果,农户打算放弃芒果 福田镇是攀枝花市的一个彝族乡镇,地处四川和云南交界处,全镇有4千多人,有99个贫困户。 一些农户为了改变生活现状,种起了芒果,熊光诚是一个云南来到四川的上门女婿,年结婚后就一直住在岳父家,他从年起在承包的山地上种了50亩芒果树,按照芒果的一般生长规律,5年后就应该结果,熊光诚希望能够挣些钱修房子,拥有自己的小家。 但事与愿违,熊光诚的芒果树挂果率特别低,总有大量的芒果树到了时候既不开花,也不结果,为此他向亲戚朋友借了很多钱,他家也成了金龟村的贫困户。 熊光诚栽种芒果进入一个投入、负债,再投入、再负债的循环,常年一个人住在山上,家里的条件也不好,这让他想到了放弃。 隔壁村的陈建家,面临的问题是芒果只开花,不结果,他们也是投入不少却总是亏本,失去信心的陈家人打算将种了多年的芒果树全部砍掉,种一些柑橘。 农户张孟华家的芒果树是能挂果,但却长不大,还总是落果,最后能留在树上的不到三分之一,张孟华的母亲在这时想到了转行,买车去跑运输,在他们眼中,至少这样钱来得现实。 本文由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扶贫项目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科技培训 攀枝花市位于北纬26度,属南亚热带亚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至21℃之间,境内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芒果的生长。 可为何在地理气候条件都合适的情况下,农户种植的芒果却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收成也不好,不仅没有致富,反而年年亏本,最后没了信心,甚至想到了放弃。 福田镇原来的老镇长胡明华对此深有感触,种好芒果,科技培训是关键,扶贫提了很多年,福田镇原来也推行过很多项目,例如养猪养蚕养山羊,蚕总是在即将吐丝的时候得病,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养猪也没能形成规模,最后只能是自产自销,山羊因为山场的缩小也没了下文。 而种植芒果,过去也曾请过八九十岁的老专家来培训,背来又背回去,次数太少,也没有什么成效,这些科技下乡的培训,曾经被老百姓称作“撒胡椒面”,薄薄一层,很难见效 本文由“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专家进村遇瓶颈,选示范户化解难题 为了解决和呼应农户种芒果遇到的问题,并改变难以见效的短期培训方式,年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市农科院和仁和区福田镇三方合作,引导农民依靠科技种植芒果。 三方的合作促成了一个扶贫项目的诞生,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牵头,出项目资金;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农民;而福田镇政府,组织落实农户参与培训。 然而最初培训开始时情况却并不理想,很多农户都不参加培训学习,组织人,人不来。 早年间短期的科技培训让农民已经不感兴趣,于是项目三方调整培训的方式,首先在各个村精选一批示范户,然后让示范户来引导农户学习。 根据专家要求,示范户必须要有学习的积极性,还要有一定的芒果生产规模,路通,水通。另外还要有服务精神,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无条件地告诉其他农户。 在示范户的选择上,还有一个插曲,金龟村当时的村委会主任冯再德在最初的示范户中选择了一些村干部,包括自己在内。后来在农科院农艺师滕志以及专家的把关下,当着村民的面否决了其中不符合标准的种植户,冯再德也被否决了,然后又通过农户自荐以及下到村里去摸查,熊光诚、陈建、张孟华等20家农户,被选为了第一批示范户。 为尽快地提升示范户的芒果种植水平,农科院组建了专家团队,首席专家统一负责技术,团队专家分户对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 在果树专家李贵利看来,这一次的培训相较于以前幻灯片放完就走的方式有了很大改观,选择了示范户之后,一个月讲一次,只讲当下需要干的活,能够和生产管理同步起来,并且讲完后还要通过田间操作,真正让示范户能够学得透彻,示范户也因此成为了其他农户眼中的“土专家”。 本文由“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专家指导下,芒果种植终于有了收益 杜邦是负责指导熊光诚的果树育种专家,他经常到熊光诚的果园里,给他直接进行技术指导。熊光诚的芒果树既不开花也不结果的原因也终于被找到。 芒果树枝叶繁茂,在外行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恰恰是熊光诚芒果树不开花的原因,树冠太隐蔽,树型不好,导致了内部的枝干采不到光,在专家来之前,熊光诚对此并没有概念,便放任芒果树生长。 陈建家的芒果树只开花不结果也是因为树枝太密,树长得太高大,没有做好树型。 在他要砍掉芒果树时,是果树专家黄云制止了他,黄云向他保证,通过改进,来年一定结果,并就此和陈建打了赌。 而张孟华家芒果树掉果的问题则是出在早花的处理上,以及果树的生理性病害防治,果子不能健康成长,导致了大范围的落果。 在专家进村指导之后,各家的芒果终于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芒果树上开出了花,原先落果的情况也没有再出现。 年,在专家的帮助下,熊光诚终于靠芒果赚到了第一笔钱,一下就买了8万多。陈建家第一年的收益也从三千多一下翻到了一万多,第二年翻到了三万多。张孟华家的果子也再也没出现大规模掉落,卖了七万多,在他们眼中,正是因为有了技术,才有了如今的财富。 而在滕志看来,技术是不可缺少的支撑,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农户们自己的意愿,就好比一个人想要冲上高峰成为胜利者,他心底要有向上冲的想法,专家就好比是冲上高峰时推一下的那股力量。 本文由“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示范户带对子户,芒果模式推广开来 福田镇下属三个村的20多户示范户都靠芒果有了收益。此时专家决定,让各村的示范户,去发展他们的对子户,带动更多人科学地种芒果,光张孟华一家就带了七个对子户。经过几年的发展,福田镇的芒果示范户达到了38户,对子户发展到户。 对这些专家来说,最难的不是手把手地教技术,而是在整个扶贫期间,还得去得勤、盯得紧。在此期间,组织管理者就负责监督,示范户带对子户也有责任,要协助解决对子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就向专家汇报。 年6月,专家组最初到福田镇组织村民培训的时候,只有几个村民来参加。4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同样的培训课,最多的时候有多人来参加。 现在的福田镇,适合种芒果的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种芒果,芒果成了众多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攀枝花出产的芒果,有着独特的气候优势,70%至80%的芒果都在九十月份成熟,在国内来看,30万亩的芒果哪怕同时成熟也不用担心市场问题。 而福田镇芒果种植的这一扶贫模式,也从年开始,在攀枝花市另外四个乡镇的核桃种植上得到了复制,“科技、精准、快”的扶贫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本文由“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后记福田镇塘坝村的印子山上,从年起开始种上了连片的芒果树。石头山上种芒果树,这看上去似乎是一种对自然对贫困的意志的抗争,而实际上这并不是对自然的一种挑衅式的较劲,而恰恰是对本地自然条件的准确把握。 首先这个地方的土质适合种芒果,其次当地有一个说法,叫作一块石头四两油,石头底下容易存水存肥,对种芒果来说恰恰是一种优势。 所以显然,要想种好这些树,并且指望芒果来带动扶贫,最需要考虑的就是选对地方、用对办法。还要看种树人,有没有抹花时的那种精细,以及或者补钙或者补硼的那种准确。这些都做到了,一年后,这些树将会第一次挂果。 点击文章末尾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完整节目视频 来源:央视新闻调查 本文编辑:袁艺 新闻爆料和投稿:您可以通过(1)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蓝色小字“攀枝花广播电视台”→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北京治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