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午, 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式 暨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 在非遗博览园五洲情会展中心一楼大厅举行。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创办于年,每两年举办一届,是我国四大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活动品牌之一,同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并在我国举办的唯一的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 本届非遗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以“世界风、中国节、中国戏、中国艺”为主线,举办7项主体活动以及多场各类活动。旨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的使命,积极动员国际国内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全面展示非遗的独特魅力和保护成果。如此意义重大的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怎么能少得了我大攀枝花呢? ﹀ ﹀ ﹀ 当天,攀枝花主题展馆人头攒动、人气爆棚,游客在这里饮三道美酒、学苴却砚制作工艺、品国胜茶、吃油底肉……感受攀枝花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攀枝花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钒钛之都”“阳光康养胜地”,是金沙江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王东/摄影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被誉为“四川南向开放门户”。 以典型的移民文化为背景的民族民间文化元素已经深深根植于此,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各民族相依相存创造了多彩而斑斓的民族文化。 鼎戈/摄影 为充分展示攀枝花市在“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效,让更多的人领略“阳光康养攀枝花”和“中国钒钛之都”的独特魅力,攀枝花主题展馆重点展出了“中国苴却砚雕刻技艺”、“手工钛雕技艺”、“傈僳族织布技艺”、“盐边国胜茶制作技艺”、“盐边油底肉制作技艺”、“土法熬制红糖技艺”等6个项目,并进行“傈僳族三道酒风俗”表演。外国友人品尝傈僳族“三道酒”图片来自攀枝花日报 中国苴却砚雕刻技艺苴却砚作为全国“四大名砚”之一,是攀枝花市具有突出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王东/摄影 苴却砚集端、歙二砚优点于一身,被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们赞誉为“砚中珍品”、“书画良友”、“文房奇品”。 王东/摄影 苴却砚坚持纯手工制作,每块石材都是经过砚雕师认真读石,研究、设计,精雕细琢而成,每一道工序对砚品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王东/摄影 手工钛雕技艺手工钛雕沿袭了我国传统雕刻的手工技法,利用新型健康金属——钛金属为雕刻原材料,创作出大量观赏价值高并可实用的钛雕艺术制品,为传统的民族工艺注入了新的元素。 王东/摄影 王东/摄影 王东/摄影 傈僳族织布技艺傈僳族喜欢穿自织自制的麻布衣服,织布技艺是他们的传统技艺之一。 王东/摄影 新山傈僳族织布技艺包括生产——加工——制作三道工序,均是使用傈僳族自制的工具纯手工完成。 王东/摄影 盐边国胜茶制作技艺国胜茶形美、叶嫩、汤清、味醇、回甜、香长,风味独特,带有纯天然兰花香气;一经入口,即有“枕青漱绿,醉饱于山光水色”的陶然情韵,堪称“绿色仙茗、茶中珍品”。 王东/摄影 王东/摄影 国胜茶以绿茶为主,到了采茶季节,茶农们采摘嫩尖、嫩芽,趁鲜经优选后,使用世代传承的揉、搓、烘、烤、去水、出香等传统加工工艺,制出形美、叶嫩、汤清、胥长、味醇、回甜,带有纯天然兰花香味的国胜茶。 王东/摄影 盐边油底肉制作技艺盐边油底肉又称为“走油肉”、“油坛肉”,是鲜猪肉经过腌制、熬制、入坛,加盖密封保存起来的一种美味食品。 土法熬制红糖技艺米易土法熬制红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通过传统工艺熬制出的红糖,其营养价值更高。 王东/摄影 王东/摄影 王东/摄影 据了解,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延续至6月18日。 如果你在成都,那么这场非遗文化盛宴值得你一探究竟! 如果你不在成都,那么把这条消息扩散出去,让“非遗”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感受你我身边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加入到传承保护非遗文化的行列中来。 记者:唐晓平 部分文稿:攀枝花故事 图片来源:王东、网络 编辑:黄薇为 攀枝花发布 攀枝花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北京治白癜风那里好一点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