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新一轮暗号行动即将展开 在这不(gé)同(wài)寻(yōng)常(jǐ)的春假 Rucers将要从北到南走向海角天涯 遇见闲逸山水,遇见古色遗迹,遇见特色风味 当然,还有听不懂的方言…… 人潮汹涌之中 带着口音的普通话 混杂着各种各样宛如“天乐”的方言 你的耳朵准备好了吗? 敲黑板! 年南北方言听力测试即将开始 请考生们准备好耳机,在安静环境下进行测试。 考生须知 1.一人一卷,请勿讨论。 2.切忌在教室、图书馆等安静公共场所外放音频。 3.本卷预计用时6~8分钟。 4.每题12.5分,满分分。 答题要求 本卷共有两道大题,在每道题中你将听到4段音频,请判断它们来自选项中的哪个地区。每段音频可听n遍。 音频大意 杭州石桥路一个公交站的出站口,一辆公交车与一辆电动车轻微碰擦,谈到赔偿时,骑车男子竟然狮子大开口,开价一千万!随后民警要对他进行酒精测试,男子连忙说:“我错了!我错了!” (新闻来源:黄金眼) 01 北方方言 a.河南开封b.辽宁大连 c.山东潍坊d.陕西西安 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 02 南方方言 e.湖北宜昌f.江西抚州 g.广东粤语h.浙江义乌 5______6______7______8______ 听力播放完毕,你将有2分钟的时间,将答案填入对应的横线。请自行比对正确答案并打分。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1.c2.a3.b4.d 5.h6.f7.e8.g 以上的听力小测,你及格了吗? 俗话说:岁岁年年花相似,各地方言皆不同。 因为不同,因而神秘,加之接触局限,坊间一直流传着各种关于南北方言的传闻。传闻越传越盛,渐渐成为一种“刻板印象”,然而真相可能与传闻差了八竿子的距离。 传闻与正名 01 东北人平翘舌不分 “只有他们能把“榨菜炒肉”这四个字都读错!” 东北话内部差异很大,不是都不分平翘舌。像黑龙江、吉林人说话基本上接近普通话,辽宁口音才是造成普遍认识中东北话平翘舌不分的“罪魁祸首”,但即使是辽宁话也视具体分支语系而定。辽宁话的一个分支是锦州话,平翘舌不分,说话时尾音略微上挑,给人以略带疑问口气的感觉。另一个分支为大连话,由于大连离山东较近,大连话实际上掺杂了锦州与山东两地的语音习惯,也能分清平翘舌音。 歌手李健曾在《天天向上》里谈起过东三省口音的区分:“如果你明显地听出来一个人是东北人,那他是辽宁人;如果你听不出来一个人是东北人,他还非说自己是东北人,那他是黑龙江人;其他的都是吉林人。” 02 北京话就是带上儿化音 xl锁住不是这样的!!千万不要觉得所有东西加儿化音你就会说北京话了!我有个同学就是这样,结果有天在外迷路,问街边老大爷“大爷,前门儿怎么走啊?”大爷愣了一会,憋着笑给他指了路。(北京话里“前门儿”指的是裤子拉链,“前门”才是真正的大栅栏。)03 北方方言就是普通话变了音调,好懂 Xyl圈外女友(新疆人)连皮芽子都不知道是什么,你个盲道。 (连洋葱都不知道是什么,你这个笨蛋。) 我爱我的傻狗(陕西人)看看你那瓷马二愣的样子,快上课了,克里马擦! (看看你那个呆呆的样子,快上课了,赶紧的!) 唐zn(甘肃人)你宰人脏门宰门么名碾的啦! (你这人怎么这样不正经!) HCL老贼(内蒙人)你圪蹴下作甚了? ——让个蓝子一个蛋幸了奔楼… (你蹲下干嘛? ——被一个棍子打了一下脑门…) 北方方言:没那么简单~ 04 四川“l”“n”不分 无论是“榴莲流奶牛角包”还是“榴莲牛角流奶包”还是“流奶榴莲牛角包”还是“牛角流奶榴莲包”,四川人都吃不上免费的。 不能笼统地说川渝地区“l”“n”不分。四川方言的形成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明清时期的“湖广填川”为四川带来了大规模的湖广迁移人口,江西、福建、陕西、两广等省的后代也有很多在四川扎根,多地人民汇聚四川,各种方言有机融合才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四川方言。新中国成立后,又有大量东北人迁移至攀枝花发展钢铁事业,这导致攀枝花的方言呈现出普通话、东北官话、西南官话融合的特点。既然四川地区的方言构成与历史如此丰富,笼统地说四川人“l”“n”不分,显然不够准确。 05 南方人,尤其是姑娘,说话超级温柔 非典型南方人声音不仅受地理因素的影响,除了在一个环境中长期生活,会对周围人的说话方式做一些模仿外,先天的生物原因也会影响声音(比如基因影响每个人声带的不同)。同时性格的不同也会影响说话的温柔程度,性格暴躁的人说话也没法软绵绵的。06 在东南沿海,隔座山话就互相听不懂 Peanut不是隔一座山,是隔一个区。07 温州话是魔鬼 传说戴笠选择大量温州籍人员从事军统涉密工作,因为只有温州话美国人破解不了…… 这不是传闻。 为什么南方方言才是方言终极大Boss? 尽管北方方言也并非如传闻所言般的易懂,但遇上南方方言还是得甘拜下风。 空间地理原因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说过,地理上的分隔始终是语言差异的最一般的因素,中国南北方言的理解难度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 我国北方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不同地区的人们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较多。语言作为文化沟通的桥梁,并不会有过分的差异。而且,中原地区由于地理优势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文明的发展和统治的需要促进了北方各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其中自然包括语言的融合。 而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居民聚落相对闭塞,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更是“十里不同天”。这样的环境,既不利于文化交流,也不利于农业发展和文明建立。所以,相对于北方,南方文化融合程度不足且文明之间相对封闭,语言难以流通融合。 文化原因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长江以南的广袤大地上就出现了南方印纹陶文化,这种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事实上,南方印纹陶文化可以根据内部特征进一步划分为七个次文化区。有意思的是,以这种方法分出的次文化区和由方言差异分出的次文化区相吻合。 印纹陶文化分区和方言分区之间明显的对应性,启示我们依此找到南方汉语的各个文化小区,如吴越文化、楚文化、东南百越文化等。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先秦时期,南方方言就已经有了众多的分化。在后来的方言发展中,即使有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人群方言的融合,方言分化的基础依旧不可撼动。 另外,远古印纹陶创造者的语言,与分布在长江下中游以南的原始南岛(侗台)语和南亚(苗瑶)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现代南方方言中,往往带有原始侗台—苗瑶语的特征,从而比北方方言更加复杂难懂。 历史和社会原因 早期历史上的王朝大多建都北方,北方因此政治统一时间较早,语言统一自然比较容易。在古代,统治者曾出于统一的需要,以北方方言为蓝本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官话。这样的推广之下,北方方言带有了很强的一致性。 而南方曾被称为“蛮夷之地”,与北方文化的融合主要依赖于汉民族南迁。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南迁和民族融合中,每一次都有不同时期的北方口音散布在南方各地。这些北方口音与当地口音融合,反而增加了南方口音的多样性。 而且,我国现在推广的普通话就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是因为北方方言与作为推广对象的普通话更加接近,导致北方方言较南方方言更易懂。 方言自身发展原因 北方语言音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简化,浊音、入声、阴阳调自然丢失。而南方方言(粤、闽、吴、徽、湘、赣、客、平等语言)变迁慢,普遍保留了入声(汉语四声之一。其声短促,一发即收。例如用上海话说“入”);老湘语、吴语中还保留浊音(发音时声带震动的音,例如“啊”)。 而且,北方方言大多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种声调,而南方方言的声调多至七种以上。比如合肥方言有六种声调,无锡方言有八种声调,广州方言的声调甚至有九种之多。 这便是在寝室里用南方方言与家人通电话基本就自带加密功能的主要原因。 方言收藏着地区的历史变迁,茫茫人海中一声乡音便能勾起无尽地区认同。春假,你能遇见多少同乡人呢? 参考资料: 1季云起.汉语方言的南北差异及其文化阐释[J].齐鲁学刊,(01):-. 2[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3刘晓蕾.南方部分地区方言普通话的声调分析[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论文集[C].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4. 4搜狐.《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东北口音的攀枝花人》 文字:易紫君郑欣蔚张聪苓田宁欣张梦迪 陆佳楠申屠泥何伊静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何伊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