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事”你知多少?今天为您讲述“二街坊”的由来。 攀枝花大街小巷的地名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二街坊”叫这个名字?街坊,不就是邻居吗?“二街坊”难道是因为曾经在这住了两个特别出名的邻居? 其实攀枝花有很多“土生土长”的特色地名。要么叫什么“坪”,比如弄弄坪、枣子坪、瓜子坪;要么叫什么箐,比如马鹿箐、地龙箐、花椒箐、冷水箐;要么是有特殊民族特色的——比如倮果、密地、阿署达、啊喇、格萨拉、迤沙拉等等。诸如此类的地名,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地名特色。 七十年代的弄弄坪老照片顾洪刚/摄影 “街坊”这个地名,对于攀枝花这个城市而言还有点“洋”味道。其实“街坊”这俩字,体现了攀枝花城市的又一特色——移民城,它是各地移民带来各地文化的一种融合体现。“街坊”还指城市中以道路或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居住生活区。 那“二街坊”的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其实,现今的“二街坊”一带,原来没有这个地名,它只是“炳草岗”的一部分。现今的炳草岗大街从温州商城到商业街下出口的靠左的那一排民居,那里是炳草岗最早颇具规模的“楼房”住宅区,没准这就是“二街坊”地名的由来,毕竟这里是攀枝花最早有“街”模样的地方。 按照现在“二街坊”的地理、城市规划,以温州商城的十字路口为中心,左上到商业街下出口,医院下侧,向前直到“好吃街”,向后到市二中小学校门口都是“二街坊”的范围。这一片有学校、医院、银行、饭馆、商业区,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居民生活区。 二街坊的好吃街是一条有着攀枝花独特历史记忆的街道,攀枝花建设早期的著名饮食店——“九附一五七食店”就在这里。当时的这家餐馆非常简陋,席棚房、木板桌、木条凳。那时,攀枝花的建设者来到炳草岗,如果想要到街上打“牙祭”,唯一可去的地方,就是这个“九附一五七食店”。 在一代又一代建设者们的努力下,如今二街坊一带的繁荣,可不仅仅是饮食的繁荣,家电、宾馆、农副产品、银行、学校、文化娱乐、民居……可以说,只要是人们生活所需,这里应有尽有。也许,这也是当年到“五七食店”就餐的攀枝花建设者们没有想到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城市的布局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很多新的商业区不断形成。如今“二街坊”似乎没有当年那么繁华,但是二街坊的记忆一直留在攀枝花人的心灵深处。 记录攀枝花,致敬这座城 下期,继续为您讲述! 来源: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 原标题:《“花事”知多少 攀枝花为啥会用“街坊”当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