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医院 http://m.39.net/pf/a_4639373.html 《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三、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各方面工作的艰难进展 年,正当我国克服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完成经济调整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的社会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帝国主义长期敌视、封锁,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苏联在中苏关系恶化后给中国施加巨大压力。这样的外部环境对党在科学判断国内政治形势、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和方针政策时产生极大影响。我们党是经过长期残酷的战争后迅速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科学认识,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积累下来的成功的阶级斗争经验,使人们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新矛盾时容易沿用和照搬,把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阶级斗争,把只在一定范围存在的阶级斗争仍然看作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运用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法来解决。 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8月,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此后,红卫兵运动迅猛兴起。从年1月起,"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很快发展为"打倒一切"以至"全面内战的严重局面。2月前后,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到年9月,全国各地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前期的无政府状态。10月,在党内生活极不正常的状况下,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宣布"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年4月召开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系统化、合法化。年至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阻碍能否取最高权力、策动反攻。武装政变的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类似的失败。年,周恩来提出批判极左思潮,使得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起色。年8月召开的十大继续肯定了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十大以后,江青与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结成"四人帮",企图全面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任命周恩来为总理、邓小平为第一副总理。这使身处反复动乱中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又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希望。 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考虑的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作为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领袖,毛泽东不断观察和思考新兴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极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