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第期

年之前,中国历史上还没有攀枝花这样一个行政区域,有的只是盐边县一个叫攀枝花的小村庄,因而说起攀枝花的“发现”,必先从攀西的地质发现说起。

常隆庆(右)和助手殷学忠(左)年在西昌

历史上的攀西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和民族原因,在世人的眼中,不过是一片蛮荒边地、萑苻之国,毫无经营价值,长期游离于中央政权之外。在这样的条件下,攀西的现代地质考察起步自然很晚。直至清末,方有外籍科学人士入境考察,但考察目的多为探险猎奇,科学意义不大。民国以后,我国地质学家丁文江年由东川进入会理南部、地质学者谭锡畴和李春昱年由雅安进入冕宁及西昌一带做过零星调查,但由于重点不同、抑或条件限制,他们对攀西地区都还缺少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年1月,攀西矿产资源宝库在终于在等待中迎来了它命运中的“阿里巴巴”——年轻的地质学者常隆庆。

常隆庆,字兆宁,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大学期间师从翁文灏、孙云铸等名家大师,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被推荐到当时我国地质学研究中心北平地质调查所就职,年秋应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之邀回川,就任中国西部科学院(设于重庆)地质研究所主任。

常隆庆的攀西发现之旅,源自一个错误的传说。

年12月17日,四川马边县西宁沟、会理县新堡子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四川当时传说新堡子震后山崩致使金沙江断流。事实却是:会理县新堡子17日发生山崩,致金沙江断流,而马边县西宁沟的强烈地震,则在18日发生。在那个讯息落后的年代,传说将两者混为一谈了。而正是这个错误的传说,将常隆庆引向了神秘的攀西地区。

马边——会理地震发生时,常隆庆正受命于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恩师翁文灏的委托,在重庆綦江勘测土台铁矿。就在勘测工作即将结束时,意外收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西部科学院院长卢作孚电报,要他前往地震灾区调查。年1月4日,常隆庆偕助手殷学忠由重庆出发,前往马边、会理调查地震及金沙江断流。

常隆庆赶到马边西宁沟一带后,见地震并未造成重灾,便由乐山沿大渡河向攀西进发,3月初大大西昌,3月25日从抵达传说中的金沙江断流地:会理新堡子狮子坪。在山崩现场,常隆庆调查获悉:去年12月17日上午9时许,狮子坪忽然崩塌,体量巨大的崩岩从半山越江坠落到对岸云南的鲁车场之下,瞬时将金沙江堵塞形成堰塞湖。19日上午4时,金沙江水即溢出堰外,堰塞体经侵蚀后逐渐低下,未成水灾。

常隆庆进入攀西之初,就由当地造锅铁匠的指引,在冕宁泸沽发现了矿头山铁矿(即泸沽铁矿)。深入攀西之后,沿途的地质构造引起了常隆庆的极大兴趣,他地意识到这一地区的地质条件极有利于金属成矿,便决定滞留攀西,继续调查攀西地区的金属矿产。

常隆庆的决定,与时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中国西部科学院院长卢作孚的设想不谋而合。卢作孚在年3月26日回信函告常隆庆说:“三月四日函敬悉。地震既无巨灾,则调查地震非只要之目的。……宁属各地何处有煤,何处有铁,何处有他种矿石,均盼吾兄多方探访,前往搜求。”

卢作孚给常隆庆的回函首页

大约在年4月6日,常隆庆入境今攀枝花市辖区,并夜宿新久乡或红格镇。7日上午8时出发,常隆庆与助手行25里后看到金沙江,又行3里到三堆子,他们在岔河处乘船两次横渡金沙江,绕过了湍急的雅砻江后上岸,共花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倮果。常隆庆当晚夜宿倮果,并在后来留下了一篇游记《金沙江上》,游记对80年的倮果村进行了详细而风趣的描述,编者将另文介绍。

8日上午,常隆庆与助手在汉人排首护送下,经密地、倒马坎、同德等地前往盐边。在盐边老县城附近,常隆庆发现了特征明显的后来被他命名为“盐边系”的“浸染式之磁铁矿”地层,他在年著称的地质报告《宁属七县地质矿产》中,对“盐边系”“浸染式之磁铁矿”地质成因进行了科学地分析,得出了攀西地区磁铁矿的成矿机理,并指出这一地区“很有希望”。

常隆庆此行仅在攀西地区就耗时半年,周历了包括盐边县在内的宁属七县,调查发现了后来被统称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冕宁泸沽磁铁矿和会理毛姑坝磁铁矿,此外,他还调查发现了炉厂、通安等4个铜矿,白果湾等4个煤矿,天宝山等2个铅锌矿,力马河和白矿山两个镍矿,另有3个金矿和1个石棉矿,共计25个矿区。

常隆庆在经过密地、倒马坎时一线,由于诸多原因未能展开详细考察,与近在咫尺的兰尖铁矿遗憾地失之交臂,但他此行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却并不因之而减色。“盐边系”金属成矿机理的提出,从理论指出了攀枝花乃至攀西地区存在巨大金属矿群的可能性,为后来的重大地质矿产发现铺垫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指引了明确的调查方向,这远比发现某一个具体矿点更具价值,也更有意义。在当时东川铜矿几近枯竭、而抗日又即将全面爆发的形势下,会理铜矿群的系统发现,让黎溪、通安等千百年来的民间炊具的铸造基地,一下上升为可望可及的重要军事物资基地,战略意义不言自明。泸沽和毛姑坝磁铁矿的发现,拉开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发现的伟大序幕,中国第二大铁矿种类的发现时间,因此而永远定格在年。

常隆庆的《宁属七县地质矿产》问世后,攀西宝藏昭告国人。抗战爆发前夕,国民政府组织“边区考查团”,常隆庆亲任副团长与众多科学家一道进入攀西开展综合考察。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又因攀西矿产资源丰富、战略屏障可靠,把攀西当成最为重要的抗战建设大后方,设立了“西昌行辕”,成立了“西康铜业管理处”和“西康钢铁厂筹备处”,大批地质学家先后进入攀西,攀西也由国人眼中原来的不毛之地,华丽转身成为“矿产之丰,为西南诸省之冠”的“聚宝盆”。

常隆庆所著之《宁属七县地质矿产》,攀西矿产资源就此拉开了的发现序幕

(文责自负)

赞赏

长按







































2017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界殑鑽摢閲岃兘涔板埌
浜戝崡鐧界櫆椋庡尰闄㈠摢瀹跺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