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是老百姓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的“小确幸”。这一年,攀枝花市西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精雕城市“脉络”、扮靓城市“颜值”、提升城市“能级”,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城市面貌向美,“颜值”“气质”双提升 初冬时节,行走在西区大地,目光所及,绿意葱茏,生机盎然。鳞次栉比的高楼小区、宽阔笔直的城市道路,错落有致、融于一体,勾勒出这座城市的灵秀温馨。在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的浅蓝色透水步道上慢步徐行,既能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又能放松身心。 这样温馨舒适的城市环境,得益于西区当前大力实施的“三点三线”改造提升项目。西区将内涝整治和景观提升同步启动,实施城市美化、街巷绿化、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凉风坳隧道、河石坝转盘、新庄高速口三条道路沿线及重要展示点位进行全面更新打造,实现城市服务功能及视觉美化“双提升”。 城市更新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展示城市良好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西区更换攀西商厦至河石坝路段人行道砖平方米,补种沿街绿植余米,修补清香坪北街、清香坪东街等次干道人行道砖平方米,整形修剪树木余棵,更换路沿石米、沟盖板块,新增缘石坡道处、隔离护栏米,施划标识标线平方米;完成玉泉广场口袋花园、杨家坪社区游园等提质打造,初步完成清香坪北街、东街“花漾特色街区”打造。 老旧小区向新,幸福在原地升级 冬日早晨的巴关河攀煤家属区和谐而温馨,老人们在暖阳下闲聊,孩子们开心地玩耍。改造后的路面铺设平整,停车位规划有序。 巴关河攀煤家属区共有13栋楼,涉及户数户,最早的一批房子建于年,小区整体设施陈旧,年被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了改造提升。 “瞧瞧,现在我们小区跟以前相比,面貌完全不一样了,小区环境变好了,住得心情舒畅。”说起老旧小区改造,小区居民赞叹不已。这次改造不仅拓宽了小区路面,规划了停车位,加装了栏杆,增设了休闲座椅,还修剪了树枝,清掏了排水沟,更换了沟盖板,小区从“面子”到“里子”焕然一新。 巴关河攀煤家属区改造前后的巨变,是西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更显示着西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民、利民的决心和力度。这一年,西区坚持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全年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8个,涉及37个小区0户;改造屋顶防水00平方米,平整地面平方米,改造雨污管网米,新建和改造活动广场8处,硬化、黑化道路10米,增设停车位余个,新建(改造)文化景观6处,新建口袋公园2个,新增健身步道11.4公里。 基础设施向全,城市承载力提高 打通“断头路”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清香坪宝鼎金沙小区是西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片区内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路网系统未形成,居民出行非常不便,对居民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宝鼎金沙小区配套道路现场,崭新的道路宽敞平坦,沿线干净整洁,车辆来回穿梭,行人悠闲散步,展现出西区蓬勃的活力。宝鼎金沙小区配套道路的修建,有效改善小区居民和三十六中小师生共用道路问题,极大缓解了宝鼎金沙小区交通压力。 这一年,西区按照“在建项目抓完工、开工项目抓进度、未开工项目抓前期”的思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5个,大水井新区内部道路系统项目B1、B2、B3线完工投入使用;宝鼎金沙小区配套道路工程投入使用;老工业区西城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创智中心)基本建成,预计年投入使用;清香坪片区雨污分流整治工程正加快推进,预计春节前全面完工。 市政管护向好,服务城市“大民生” 雨污分流改造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城市排涝功能、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 在玉泉街道春兰巷,快车道上,车来车往安心驾驶;人行道上,人们悠闲自在地散步。 据了解,该区域道路雨水口设置间距较大,数量较少,且雨水口年久失修破损以及堵塞情况严重,雨天雨水排放不及时,居民雨天出行不便。 “我们是从去年10月开始施工的,主要进行内涝整治、翻新人行道、绿化用水管网建设、燃气管网建设等。”该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实施后基本解决了该区域内涝问题,同时雨污分流,使雨水就近排入河流,减轻污水管道压力和污水处理量。 这一年,西区将精细化理念贯穿于城市治理的每个环节,用“绣花功夫”确保颜值始终“在线”。通过更换埋地电缆线、老化线路、路灯的方式,解决玉泉连接线、攀钢家属区等路段路灯不亮问题。通过增设LED灯带、洗墙灯的方式,解决夜间无照明设施问题。有序推进污水管网“建、管、护”工作,检查生活污水井3余个,排查主次干道排水沟约40公里,疏通道路边沟3条、生活污水管网余米、堵塞点位12处,维修更换破损井盖70余个。 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一件件百姓点赞的实事,是城市幸福宜居最有力的体现。回眸,城市建设让西区有“颜值”更有“气质”,这座宜居之城将不断为百姓的幸福生活“加码”。(田金艳、胥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