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先天的吗 http://m.39.net/pf/a_11484405.html 攀枝花又又又又又“出圈”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 10月16日,第二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出席论坛并发表重要讲话。论坛着力研讨人口与发展领域重大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和人的全面发展,从东部、中部、西部各选取一座城市进行地方实践案例经验交流发言。攀枝花市政府副市长王飚代表攀枝花市作为西部唯一代表城市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构建医养康养活力老龄社会》的主题发言。 为何攀枝花成为西部唯一代表城市?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 攀枝花有何“杀手锏”? 四川发布带你看 ↓↓↓ 攀枝花作为“三线建设”而崛起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年左右,攀枝花市最初的建设者们成批进入老年,截至年底,全市60岁、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达23.96万人、19.2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9.76%、15.88%,高出全国1.06、2.38个百分点,已成为深度老龄化城市。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聚焦老年健康和出生人口关切,抓住国家医养结合、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安宁疗护等试点机遇,统筹推进“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全域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努力构建医养康养活力老龄社会。 浓厚的敬老养老助老社会氛围,也让越来越多的老人感受到暖暖“夕阳红”…… ?医养结合分类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根据老年人不同需求,推动不同场景健康养老服务有序发展。 做实居家健康管理服务,支持家庭养老“安心住”。落实《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建立《攀枝花市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清单》,明确康复指导、护理技能指导、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等21项医养结合服务内容。 建立社区医养服务功能,引导社区养老“放心住”。建设攀枝花市社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施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全市梯次开展医养结合服务项目。 提升机构医养服务能力,支撑机构养老“舒心住”。医养结合机构给予每床每月—元的运营补助、每床1—2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癌症终末期安宁疗护患者,享受—元的床日费用标准结算政策。建成市、县、乡全覆盖的纵向医养联合体。 ?医养康养业态日渐丰富,医养结合产业提速发展 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探索发展健康领域新业态。 打造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引领康养服务高质量发展。率先制定9项医养结合地方标准,启动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建成医养结合服务机构62家,床位余张,其中民办机构33家、床位张,床位占比达57.1%,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服务率达%。 培育康复辅具制造产业,形成多点支撑发展格局。建成攀枝花康复辅助器具园区,引进3D打印康复辅具装配中心等一批健康产业项目,建立杨家坪社区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站,设置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点,不断完善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网络。目前,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总产值达到2.1亿元。 开发“养生休闲型”健康旅游,建设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按照“全域化布局、全龄化服务、全时段开发”理念,在酒店、旅游区、老年公寓规划设置“健康自助小屋”,培育打造出红格温泉度假酒店、米易歧黄养生大院、梅花园等集“医疗、养生、养心、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健康旅游综合项目。除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健康旅游总收入从年.6亿元增加至年.86亿元,年均增长19.68%。 ?配套实施生育支持措施,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出台生育支持政策,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 提升产前服务,引导适育夫妻“放心生”。采取医保报销、财政兜底方式,为孕产妇提供生育咨询、产前定额检查、免费住院分娩服务,每多生育一孩,住院分娩定额标准提高15%。 改善职场环境,鼓励职场夫妻“大胆生”。实施优化女性职场环境专项行动,明确生育津贴标准低于本人工资的,由用人单位补齐,建立生育津贴计发天数递增制度,每多生育一孩生育津贴计发天数增加15天。 强化养育支持,助力已育夫妻“轻松养”。在全国率先实施育儿补贴政策,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每月发放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周岁。依托社区拓展服务功能创办“四点半学校”,实现儿童照护结束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有效衔接。 ﹀ ﹀ ﹀ 这里有钟灵毓秀的生态资源 这里也为发展康养产业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立足生态优势 紧扣“人口老龄化”转型主题 打出康养这张王牌 攀枝花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康养,来这里就对了” 原标题:《西部唯一代表!四川这座城市“出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