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易县草场镇,民警与辖区群众共同开展群防群治工作。(陈波摄) 年6月,我市被确定为四川省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地区,这既是一项国家级重点改革试点任务,更是我市探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次重大机遇。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开展以来,攀枝花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紧扣多民族杂居、人口总量小、居住相对分散的实际和产业发展特点,聚焦攀枝花偏远民区等特殊市情,突出特色,培育典型,为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利剑扫黑铁腕除恶 年5月26日,在攀枝花市仁和区五十一农贸市场,攀枝花警方快侦快捕了以王杰、王润父子为首的19名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成员,打响了攀枝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第一枪”。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3年多来,全市公安机关打掉涉黑组织3个、恶势力集团14个、恶势力团伙18个,打击处理人;查处“九类涉恶案件”件,打击处理人;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件人,依法及时查封、扣押、冻结涉黑财产4.27亿元。全市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51.99%,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满意率位居全省第3位。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不断深入,攀枝花有力有效打击了黑恶犯罪,净化了社会环境,促进和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答好市域社会治理“考卷”赢得了最大的“得分项”。 社会“治理”与社会“智理” 7月27日,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在北京开幕,攀枝花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荣获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案例。 智能化时代,社会治理也应当具备“智慧”。攀枝花不断创新治理模式,通过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网络化、智能化、专业化,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从“治理”到“智理”的迭代升级。 走进新时代、面对新矛盾,攀枝花紧紧围绕“精准、精细、精致”的治理目标,以市综治中心为底座,通过延展前端“感知源”、联通中端“传输网”、汇聚后端“数据库”、共享终端“应用宝”,实现资源整合、信息交互、数据融合、应用共享,逐步构建起“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治安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基层治理增效能 “多亏了社区党委搭桥,现在我们下水道堵塞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近日,家住文华社区的张女士很高兴。前段时间,她向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反映,自家的下水道堵塞好些天了,自己找来的疏通公司也没办法解决,给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东华街道了解情况后,及时组织小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等探讨协商,决定由小区物业配合改造,并动用部分维修基金,为张女士及楼下住户更换下水管道,一天之内就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这是我市通过基层民主协商议事解决矛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 在社会治理工作中,我市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工作,拓展第三方参与矛盾纠纷化解途径,充分运用教育、调解、法律等手段,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化解体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提高排查化解矛盾的能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通过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工作,有效保障了群众自由表达意志的话语权,引导群众由“张嘴发牢骚”向“理性求共识”转变,进一步增强了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年,全市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9%,民间纠纷到法院诉讼案大幅下降,实现了一次死亡3人以上“民转刑”案零发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刑事治安案件下降、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基层基础更加坚实……如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效果,正在攀枝花逐步显现。(记者白建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