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看白癜风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06960.html “眼观天下,心系诗书。” “眼活心明,孝慈雅行。” 在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中心学校 你会感受到当地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更会体味到现代教育与民族文化 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 该校最初建于年,现在是一所公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全校包括中心校、幼儿园以及7个教学点,4所“一师一校”。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名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占82.7%;教职工86人。 多年来 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经过不懈努力 已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办学之路 该校先后荣获省卫生单位、第二批全市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市教育体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被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评为德育先进集体;在办学绩效评估中,近4年被仁和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评为“特等奖学校”,学校附属幼儿园连续4年评为区“优秀幼儿园”。年,获全市中小学艺术展演舞蹈专场(小学)一等奖。 大胆探索创新教育科研贴近实际出成果树立生本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模式 该校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努立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 狠抓课堂教学主阵地建设,尝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实备课、课堂教学评价及测试、分析、辅导等关键环节,整体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近几年,教育教学质量在市调研监测中,名列农村小学前茅。
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同时,该校探索开设校本课程,教育科研成效突出。 充分挖掘大龙潭彝族乡本土特有的文化资源,将苴却砚及其雕刻艺术渗透于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苴却石艺术品制作在民族小学高年级实践创新课中渗透研究》课题获省级科研课题一等奖,并开发出适合小学中、高段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家乡的苴却石》和《家乡的苴却砚》,《区域内推进乡镇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建设》荣获四川省第六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近3年里,该校先后申报立项4个市级课题、5个区级课题,其中,区级课题都已结题。省级少先队课题《乡村学校少先队传承本土民间艺术文化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及5个校级在研课题正在研究实施中。 建乡村学校少年宫让农村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年10月 该校乡村学校少年宫正式投入使用后 活动场地、器材均向中心校全体学生免费开放 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少年宫按照“一宫一特色”要求,建起了书法室和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唱歌、舞蹈、扬琴、竹笛、刺绣、剪纸、绘画、棋类、摄影与电脑制作、科技实践等17个活动项目,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目前,校内共30名教师参与组织少年宫活动,并邀请市级专家6人到校指导少年宫活动。 以乡村少年宫为平台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该校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 年以来 参加仁和区组织的“仁和阳光·七彩童年”少儿才艺大赛,共有名学生在声乐、绘画、书法、语言表演等比赛中获得名次,共有55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在组织参加四川省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中,学校共有人次获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网络大赛4届,共有人获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有27人获奖,参加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有15人获奖 年7月被省文明办表扬为优秀乡村学校少年宫。今年,该校正在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苴却砚工作坊”。 这一切 让学生在活动中既体验到了快乐 又学到了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做实教育扶贫工程坚持立德树人 提升德育实效
该校对班级建设进行规范化的细化考核操作,将品格教育融入德育教育中,培植美好品德。规范化的德育管理,促进了各班集体良好的班风、学风及生活、卫生习惯的形成。以此为依托,大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该校组织教师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完成了对精准扶贫户89人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免两补”、营养餐等工作。 新时代 新梦想 新希望! 在打造区域教育高地的征程中 大龙潭乡中心学校 必将走出一条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的 乡村学校之路 来源:攀枝花日报 责任编辑:李可 实习编辑:李泽榕 审核:梁隽 新闻多看点 再续千里之缘,共谋广大前景!攀枝花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投资推介会在重庆举行 -09-28 贾瑞云虞平率市党政代表团赴重庆市考察学习与大足区、渝北区、江北区签订合作协议 -09-28 盛装迎国庆!攀枝花街头8万余盆鲜花绽放 -09-2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