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癫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614888.html

川报观察记者王代强

“工业不强就不叫攀枝花”“工业与康养产业互为环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攀西经济区、国家资源创新开发区、钒钛高新区‘三区联动’”“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11月1日,攀枝花召开全市“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调研成果交流暨总结大会,抛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立即引发广大干部群众热议。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如何再度审视工业之于攀枝花的价值、意义?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与攀钢,以及攀枝花工业与康养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中主动作为?怎样传承弘扬三线建设精神?着眼这些问题,川报观察记者独家专访了攀枝花市委常委、秘书长吴成钢,请他进行解读。

攀钢弄弄坪主厂区。高阳琼摄影

记者:会议提出,“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工业一直是攀枝花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工业不强就不叫攀枝花。”如此强调工业,是不是“老调重弹”,攀枝花要走“工业老路”吗?

吴成钢:人们认识上往往存在一个“误区”,总认为缺什么才会提什么,最突出的地方反倒不提。攀枝花本身就是工业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攀枝花工业积淀了坚实的基础和雄厚的实力。现在强调工业,不是说要走传统工业老路,而是指“工业再出发”,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技术突破、转型升级,工业发展既要看数量更要有质量。

工业如何更强?攀枝花工业一向以钢铁为主,现在正逐步转向综合化,钢铁与钒钛并重。市委提出要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钒钛”文章该怎么做?就是要在发展好钢铁产业的同时,着力发展钒钛产业,打造“中国钒钛之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这背后有着强大的资源支撑——攀枝花是国家认定的个资源成熟型城市之一,钒、钛保有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三和第一,被全域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在有人在拿攀枝花和其他城市作比较时说“攀枝花是一座资源枯竭城市”,这是不对的,攀枝花的资源储藏还非常丰富,但必须坚持科学、高效、综合开发利用,这就离不开科技创新。

以攀钢为例。这些年,攀钢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攻克了“高温碳化、低温氯化”高炉渣提钛等多项世界性难题,早已不是过去的“傻大黑粗”。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攀钢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凤凰涅槃”,一举扭转了连续六年亏损局面,正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

记者:“攀钢”在本次会议上被重点提及,如“没有攀钢就没有攀枝花”“攀钢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晴雨表’”“要用心学习和服务攀钢”“要积极支持攀钢改革发展”“要深化与攀钢的合作”。如何认识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与攀钢之间的关系?

吴成钢:攀枝花就是围绕攀钢建立起来的一座城市。攀钢对于攀枝花市的意义不言而喻,历届市委、市政府对攀钢的发展都高度重视。近年来,攀枝花地企关系越来越好。市委、市政府和攀钢之间就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会尽可能为攀钢生产经营提供好的外部环境。

攀钢主要从事中上游的采矿、冶炼等生产,与做下游钛材产品的企业、项目密切相关。今年以来,攀枝花多次组团赴宝鸡考察钛产业,聚焦与攀钢产业链相关的项目进行招商引资。西博会上签约的项目中,许多都与攀钢产业链相关。

目前,攀枝花正积极招商引资和培育中小企业。围绕着攀钢这艘“工业航母”配套打造中小企业“航母群”,以更优的工业结构和互补的优势,集体“出海”夺取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壮大实力,赢得先机。

兰尖钒钛磁铁矿。王东摄影

记者:本次会议在提出“要加快推进‘康养+’产业发展”的要求时,将工业与康养产业的关系描述为“互为环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何理解?

吴成钢:现在提工业,更多是指创新驱动下的工业,尤其是中高端工业。这就需要培育孵化,创新创业,为引进创新人员、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不断增强攀枝花的吸引力。因此,重点是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现在的康养,是“养身、养心、养智”的“大康养”。养身靠环境,养心靠文化,养智靠事业,没有事业和价值的实现,康养是不能长久的。“大康养”当然离不开良好的工业产业作为支撑、提供配套。所以说,工业和康养并行不悖,互为环境、相互促进。

同时,攀枝花的发展也要服务好全市万人民,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和产业发展环境,让攀枝花既是康养旅居人群的乐园,也是创新创业的平台,更是一片充满生机活力的热土。这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攀枝花发展康养产业,阳光充足,产业基础雄厚,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医疗资源、运动资源等作为支撑,五个“康养+”是对发展康养产业的细化,要按照“养身、养心、养智”的思路坚持做下去。

记者:会议提出,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如何发力?

吴成钢:近年来,攀枝花积极融入全省南向开放战略,持续推进南向开放门户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攀枝花提出了“3+2”的新定位新要求,支持攀枝花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极大增强了全市上下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方面。这是攀枝花城市建设转型的一次重大机遇。我们过去走的是“先生产后生活”的路子,城市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在,我们正按照中心城市要求,重新进行规划,大力推进大城市建设,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和服务区域水平,加快改善城市面貌,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多举措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

“南向开放门户”建设方面。市委提出,要努力把攀枝花建设成为能够承担起全省南向开放职能,对接云南、面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市委已经明确了“持续筑牢产业发展支撑”“深化与毗邻市州及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着力打造社会事业发展高地”等实现路径,相关措施已经或正在实施。今年,攀枝花市与广西防城港市签订了友好城市协议,双方将携手推进南向通道建设。目前,成昆铁路复线和宜攀、攀大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正加快推进。许多攀枝花的企业正积极“走出去”,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贸易合作、人文交流……

记者:会议要求,传承弘扬好三线建设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再放光彩,从而更好地彰显“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的城市气质。传承弘扬好三线建设精神,对于攀枝花意味着什么?

吴成钢:这要从攀枝花的发展历史来分析。攀枝花诞生于国家三线建设时期,是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城市,建市早,可谓共和国成立后首次“西部大开发”的典型例证。这里创造过多起世界奇迹,传颂着无数英雄故事。这里有共和国最初的强国梦,有一代代共和国领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雄心。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三线建设作出了重要评价,国家三线建设在四川布局了一大批重要产业、企业和科研院所,这些都是四川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保护好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传承好三线建设精神。

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从全国各地汇集到攀枝花的几十万建设大军克服重重困难,沿河开矿、建厂,发展医疗、科技,终于建成了今天的攀枝花,凝炼形成了“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精神。这和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精神一脉相承,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今天攀枝花开启新征程的强大动力。

攀枝花又叫木棉花、英雄花,它陪伴、见证了攀枝花市的开发建设历程。五十多年来,攀枝花市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无愧于“英雄攀枝花”的称号。如今,站在历史发展新起点,攀枝花将以三线建设精神、文化为基础和支撑,在省委“一干多支”“四向拓展”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游客在攀枝花机场路观赏风景。王东摄影

▍来源:川报观察

▍编辑:小全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