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00:24

这个设计暗含着枯木逢春的意思。李楠指着一盆盆景里的苏铁说,泛着淡黄色的灰白色粗大根茎像极了一堵石壁,乍一眼看上去这棵苏铁仿佛长在了石头缝里。苏铁盆景园里的很多设计都蕴含了一些小故事。李楠介绍道,有展现与动物协同进化的,也有展现苏铁顽强生命力的。

▲德保苏铁。记者周婉军摄

这样的设计在仙湖植物园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以下简称苏铁园)里随处可见,这里也是深圳仙湖植物园研究员李楠的工作地点之一。走入苏铁园,入目便是成片的绿色,不同种类的苏铁植物生长于不同生境中。这些苏铁有的来自美洲,有的是非洲,还有大洋洲的。李楠说,为还原苏铁生境,苏铁园特意设置了石灰岩、红石岩等山石,打造出攀枝花苏铁石灰岩景区热带雨林泽米玛雅文化景区澳洲红石岩山地苏铁景区等,这也是为了让游客了解,保护植物物种不单要保护好植物,还要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生境。

▲李楠介绍苏铁。记者周婉军摄

如今的苏铁园,由迁地保育区、古苏铁林、苏铁盆景园、苏铁化石馆、繁殖温室等组成,面积近10公顷,收集苏铁类植物共3科10属余种,也是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家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中心。走入其中,仿佛置身于原始的自然森林,随着苏铁种类的变换,游人也穿梭在不同时空中。

在李楠来到深圳之前,苏铁园的建设也才刚刚起步。年,在高考前夕,因为一部电视剧本,李楠开始憧憬远离城市喧嚣、专心探索自然奥秘的生活状态,她也阴差阳错被录入到新疆八一农学院林学系,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年,仙湖植物园正在筹建裸子植物区,此时,正想从纯粹的学术研究走入社会的李楠,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也从北京南下到了深圳。

▲李楠检查苏铁情况。记者周婉军摄

彼时的仙湖植物园仅有几个主要园区,根据安排,李楠全权负责起苏铁园的建设,从引种、培育到相关研究,什么都要管。不同于以往的学术研究,刚到仙湖植物园时,李楠还需带着工人们开垦荒地,有一段时间感觉特别累。

▲李楠介绍苏铁化石。记者周婉军摄

▲李楠修剪植物。记者周婉军摄

随着苏铁园建设渐入佳境,李楠也开展了多项有关苏铁的研究项目。7年,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下,她组织实施了全国首个珍稀濒危植物回归自然项目——德保苏铁回归自然工程。除了要前往各地寻找、调查苏铁,李楠和团队还要同百姓科普保护苏铁的重要性。中国人历来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在很多村民的眼里,挖走一棵苏铁不是什么大事。为了让百姓意识到盗挖苏铁是违法行为,他们会告诉村民:盗挖一棵苏铁和打死一只老虎,是同样严重的事。

▲李楠用显微镜看植物切片。记者周婉军摄

▲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记者周婉军摄

在寻找苏铁的过程中,由于需要熟悉当地环境的居民带路,他们也常需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喝酒。当地村民认为跟他们喝了酒才是真的尊重他们,才乐意带我们去找苏铁。回忆起曾经的经历,李楠有些忍俊不禁,不过大多数村民还是非常淳朴的,还会带我们去他们家里。

如今,仙湖植物园漫山遍野的绿色与种类繁多的苏铁,无一不展示着李楠及其同事们的辛勤付出。

人物简介:

年至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所博士后工作站做博士后研究,年5月至今,在深圳仙湖植物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任研究员;年4月始任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主任。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专业委员会(简称IUCN-SSC)苏铁类专家组委员;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专业委员会松柏类专家组委员;中国植物学会苏铁分会理事长;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苏铁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精彩记忆:

李楠与苏铁的结缘,要追溯至30年前,她在南京农业大学读博士时。在南京中山植物园里,李楠看到一块牌子上写着千年铁树开花,参观门票20元钱。出于好奇,在当时每月工资仅有元的情况下,李楠拿出了六分之一的工资买票观看。这里的铁树就是苏铁,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苏铁,也是第一次见到苏铁开花的场景。如今在苏铁园内,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铁树开花的景色。

工作成就:

0年,作为答辩人代表深圳市参加了0年12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总决赛,为深圳赢得国际花园城市E类(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第一名的殊荣。1年,李楠代表深圳设计的项目跨越时空获第四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园林精品单项金奖,李楠本人获特殊贡献奖。3年至9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深圳市城管科研项目深圳城市绿地系统绿地类型划分及其生态效益评估。6年,其主持的苏铁类植物的迁地保育及其繁育推广项目获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8年,其主持的项目中国早期苏铁类植物化石的收集和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获深圳市科技创新奖。7年至年组织实施了由国家政府主导并资助的全国首个珍稀濒危植物回归自然项目德保苏铁回归自然工程。是《深圳植物志》编撰项目的副主编之一和裸子植物纲及部分被子植物公约26科的作者,年获深圳市民环保奖。

工作感悟:

我如今走的这条路和我之前想象的,确实不太一样。在仙湖植物园工作的20多年里,我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除了纯粹的科学研究,我能够真正地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同时也能让我把自己的专业和理论研究,融入到实践工作中,为生态环境与植物保护做出更多贡献。

深圳晚报记者潘潇雨/文周婉军/图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