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7日,医院脊柱关节科收住一位“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成功为其进行手术剥离治疗,术后恢复效果良好。 术后第二天 病例回顾: 陈女士,41岁,1个月余无明显原因出现腰骶部持续性疼痛,腰部活动受限,并伴有双臀双大腿后侧疼痛,右下肢麻木、坐、站、行均感疼痛明显,大小便失禁。 年7月1医院行“椎间孔镜微创”治疗,术后症状未得到缓解,大小便未得到明显改善。 年8月7日入住医院脊柱关节科,行腰椎MRI检查发现:腰椎退行性变,L5/S1椎间盘后下脱出,两侧隐窝及椎管狭窄,L3/4、L4/5椎间盘膨出,左侧侧隐窝狭窄,诸腰椎间盘变性,L5椎体内异常信号影,考虑终版变性。 椎间盘巨大脱出 病例分析 医院脊柱关节科门诊虞泽河主任、病区刘鲁明主任联合省城济南骨科专家就陈女士的病情进行了现场会诊分析,考虑到陈女士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且之前所行“椎间孔镜微创”治疗效果不理想,没有将脱出的髓核完全清除,髓核压迫导致陈女士大小便失禁。 经过多方面评估,陈女士具有手术指征,且无手术禁忌症,因此决定为陈女士行“腰椎后入路腰椎间髓核摘除术”,该疗法经椎板间内窥镜监视下逐层进入椎管取出突出椎间,有效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脊柱稳定受损、椎管内疤痕形成等问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术中取出髓核 8月7日下午,医院脊柱关节科医疗团队为陈女士进行了“腰椎后入路腰椎间髓核摘除术”,术后陈女士各项指标正常,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当晚大小便失禁情况也逐渐恢复正常。 科普时间: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常见症状为腰痛伴下肢痛(一侧或双侧),习惯上把下肢痛称为“坐骨神经痛”。下肢痛部位多在大腿外侧,牵掣小腿外侧、足跟部或足背外侧。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方向,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外侧型和中央型。中央型除了腰痛外,还有双下肢疼痛,病情严重者可以出现大小便异常。若治疗不当,疼痛可转为间歇性,患者经过休息,尤其是卧床后疼痛可明显减轻,但容易反复发作。 病程长的患者,下肢放射痛的部位可能会出现麻木感觉。如出现上述症状,医院骨科进行诊治。中医治疗本病主要为非手术治疗,分为推拿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牵引治疗、封闭治疗等。 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但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时间漫长,有伴发腰椎不稳的风险。随着科学技术及医疗设备的进步,许多新的脊柱微创技术开始被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通过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下准确摘除髓核,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等优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