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40年春风化雨,40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享受到了农业日新月异发展结下的丰硕成果,梦想中的生活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40年前,吃米饭都是奢侈的事情

40年后,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秋时节,花城大地处处是一派繁忙景象,走进米易县垭口镇安全村,村民易忠品老两口正在打理今年新出的玉米。

夫妻两操作着机器,把玉米一个个塞进去机器,几秒钟时间,金黄的玉米粒和玉米棒子就直接分离了。

易大爷头顶上印有劳动光荣字样的帽子,诉说着多年来一家人的踏实奋斗的故事,回想起40年前,别说打包谷的机器没见过,连吃米饭对易大爷来说都是奢侈的事情。

米易县垭口镇安全村村民易忠品:

以前玉米都是用手揉,一天就揉个百十斤,现在一天打一两三千斤都没有问题,各方面都变化比较大。以前吃的玉米饭,现在吃大米都吃不完。

米易县垭口镇安全村村民黄庆荣:

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得多了,我们这里比以前好了很多,现在早市蔬菜也可以卖钱,也修了漂亮的房子让我们住。四十年前饭不够吃,现在吃不完穿不完。

▲如今的住房

时光倒回40年,易大爷家住的是土坯房,种的地是“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的河滩地,没有路,没有水,经济效益低下,村民生活贫穷。

改革开放后,通过陆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及高效节水等重大项目,奠基修路路有了,挖渠引水水来了,这里摇身变成“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田成方,土壤肥、单产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通过“稻--菜”轮作模式,各类蔬菜亩产值达5万元以上,实现钱粮双收,生态良性循环。

改革开放40年

攀枝花市形成“五大特色”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形成了以早春蔬菜、特色水果、畜牧水产、林业生物和优质烤烟为主体的“五大特色”产业体系,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区域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形成;

?“攀枝花”牌商标已进行国际注册,获得GAP(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攀枝花芒果”、“攀枝花枇杷”、“大田石榴”、“红格脐橙”等登记注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年攀枝花芒果种植面积53.2万亩、年产量20万吨,被农业部等9部委认定为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攀枝花芒果远销俄罗斯、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突破2万吨。

改革开放以来,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的村民通过发展芒果产业,过上了小康生活,年人均收入已经突破一万五千元。

而在改革开放前,这里也是穷乡僻壤,谁也想不到,农科院科研人员为他们带来的芒果苗,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送果树苗上山、送技术下乡,在攀枝花芒果逐步发展的30多年里,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奉献,也包含着果农们的勤劳和勇敢。多年来,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混撒拉芒果销售到全国各地。眼前这些漂亮的小别墅,动辄上百万,都是芒果为大家带来的最直接的效益。

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党支部书记曹加香:

我们村以前是四川省的贫困村,通过我们这些年的努力,发展芒果产业后,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小康村的标准,以后我们要通过网络平台,与所有的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销售。

改革开放的40年

是我市农业跨越式发展的40年

据统计,年,全市粮食产量23.51万吨,是年的1.5倍;蔬菜、水果、水产品、猪肉、牛羊肉、蛋禽产量分别为年的8.84倍、.8倍、.1倍、5.6倍、10.2倍和61.8倍。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88亿元,是年的.1倍,年均增长12.3%。我市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现已达到53.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

40年来,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迅猛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的元,增长了.7倍。

目前,我市已经建成现代农庄4个、国家级休闲渔业基地1个、休闲农业景区17个、产业基地景区16个,盐边县红格镇成功创建“全国特色小镇”,建成旅游新村16个、幸福美丽新村个。40年后的今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这必将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记者:王志茜、熊为新

编辑:代琳

新闻爆料和投稿:您可以通过(1)发送信息: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蓝色小字“攀枝花广播电视台”→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