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7-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打开三把锁”缓堵保畅工程实施以来,攀枝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始终坚持“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的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交通难点挂牌整治城市交通堵点,挖潜增效、精准施策,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了9处交通组织优化“微创手术”,实施15项路口渠划提升项目,新增红绿灯控制点位6处,新增路口渠划车道数27条,建立了信号灯绿波通行示范线路1条,路口通行效率平均提升近25%。为进一步深化实施“打开三把锁”缓堵保畅民生工程,持续缓解主城区道路因“路网布局形态不合理、瓶颈路段与周边道路通行能力不匹配、主要路口渠化空间不足”带来拥堵距离和时长不断延伸的突出问题,交警支队再次对炳草岗、大渡口、攀西科技城、仁和片区的主要交通堵点开展“一点一策”精细化交通组织研究,从城市中心区矛盾最突出、最关键的点位入手,有序扩大主城区保畅通民生工程实施范围,倾力让更多的交通参与者感受到道路畅通带来的出行变化。

点线面结合延伸“打开三把锁”工程实施范围一是结合竹湖园路段缓堵保畅工程改造,对万象城鸿茂巷路口至西海岸三角花园沿线实施“潮汐车道、禁止直行、远端分流、公交优先”交通组织优化措施,提前分流周边道路交通流量,控制进入西海岸三角花园交通总量,增大早晚高峰期竹湖园路段通行能力,缓解机场路口至竹湖园路口至人大转盘至一号线体育馆沿线交通压力。二是结合东区华南大桥工程,对华南大桥与迤沙拉大道连接路口、火焰树路与攀枝花大道连接路口实行红绿灯控制,医院车辆进出,引导大渡口片区车辆经火焰树路向炳草岗、仁和方向行驶,减少大河北路交通拥堵程度。三是对仁和区川沙路与攀枝花大道连接路口、炳仁线普达路口实行红绿灯控制,增加进口排队车道数,提高路口通行效率,畅通仁和区与攀西科技城道路连接交通节点。四是对攀西科技城火焰树路路口、炳仁线领地路口、天宇路车管所路口实行红绿灯控制;规划建设已建和在建道路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抓机遇统筹优化城市中心区域道路交通组织借力竹湖园路段路面拓宽工程改造,一期对西海岸三角花园及其周边道路交通组织进行深度优化。五医院急诊大门路口处设置红绿灯控制系统,人大转盘一竹医院急诊门前道路通行,机场路口一体育馆方向车辆经台联路段通行,西海岸三角花园各个方向车流不再绕行,允许由体育馆方向急医院急诊大门;竹湖园路口至桃源街路口采取“潮汐式可变车道”通行方式,早高峰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增加出城方向车道数,进一步提升瓶颈路段通行效率;前移台联大厦公交车站至改造后的竹湖园后门公交港湾式车站,在台联大厦红蜻蜓蛋糕店门前设置一号线方向2、5、11、13、63路公交车停靠站,调整4、8、路公交线路在临江路内上下乘客,紫金山公交车站部分线路调整至改造后的劳动大厦公交港湾式车站,减少公交车进出站对主干道交通的影响。按照“控制进入三把锁路段交通流总量”原则,二期对万象城至西海岸三角花园实施区域交通组织优化。万象城鸿茂巷路口至机场路口禁止除公交车以外的车辆直行,鸿茂巷内车辆禁止右转弯向竹湖园方向行驶,由密地桥经攀枝花大道驶往竹湖园方向的车辆经滨江大道、天津路、立新巷、鸿茂巷分流;万象城鸿茂巷路口至机场路口右侧车道设置公交专用道,给予由机场路路口向竹湖园方向行驶的公交车优先通行权,不受路口红绿灯限制。远近结合持续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常态化一是开展在建东区华南大桥周边道路交通组织规划,拟对华南大桥与迤沙拉大道连接路口实行红绿灯控制,实施互通路西路口交通渠化,允许下桥车辆向仁和方向左转,由医院的车辆在互通路路口掉头后经华南大桥行驶;火焰树路下路口实行红绿灯控制,渠化路口增加车辆排队车道数,畅通大河北路与炳草岗、仁和片区连接通道;优化攀枝花大道益康路路口(医院现有出口)红绿灯信号配时,引导大渡口片区车辆经火焰树路驶往炳草岗、仁和片区,减少大河北路医院至渡口桥南路段交通负荷。二是实施仁和片区主要交通节点交通组织优化措施。川沙路口、炳仁线普达路口实行红绿灯控制,川沙路口拓宽区政府一侧道路、后移路口公交车停靠站,普达路口渠划直行和左转弯待转区,进一步优化仁和区主要交通节点通行秩序。三是对攀西科技城主干道交通秩序和整体智能交通建设进行前期设计。火焰树路路口(已开通试运行)、炳仁线领地路口、天宇路车管所路口实行红绿灯控制,强化攀西科技城已建成道路交通节点管控能力;对接新区管委会,提出对已建和在建道路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建设规划建议,增设高清视频监控、高点视频监控、交通诱导屏、智能交通卡口、闯红灯电子警察等设备,以适应攀西科技城区域交通流的快速增长需求。

编辑丨龚丽娟

审核丨严雪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